要知道當時圈圈熊抬高手臂,那麼身前必定空虛,將兩肋露了出來,還有就是當雙臂下落的時候,有一個躬身的動作,這一下就在圈圈熊身前形成了一個瞬間的庇護所,而巨鉗螳螂就是縮身撞進去,然後從空虛的肋下鑽出來。

這個操作需要冒很大的風險,只要慢一點都要吃下圈圈熊的臂錘加熊抱。

但是風險往往伴隨著巨大的收益,從那個地方出來,摩魯蛾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直接吃下巨鉗螳螂精心準備的彈丸,被打落凡塵。

不能飛行的摩魯蛾根本沒有威脅能力。

說實話巨鉗螳螂這一連串操作,和戰鬥細節,根本不是修的小課堂能夠培養出來的,這一套有著它個人的風格。

其特點就是‘極限’,還有摻雜著修那走一步算五步的習慣。

這背後肯定是巨鉗螳螂自己對戰鬥的理解,和往日的艱苦鍛鍊的成果。

也就是說它在上完小課堂之後也是有自己思考過的。

原本只是一場模擬考,直接就讓它考出了畢業的感覺。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驚喜。

畢竟如果是修指揮肯定是先幹掉行動不便的大食花,激怒火爆猴,然後鑽樹林給壓力,從將對手引進去,然後想辦法分散對方,緊接著逐一解決。

要知道和這片小空地不同,一旦入了森林,除了火爆猴其他幾個很難跟上巨鉗螳螂。

而且有了樹,巨鉗螳螂可以操作的空間就大很多,擋視線,擋技能。

還可以藉著障礙物二段位移,當時這一套就是為了讓巨鉗螳螂能夠攻擊天上飛的,有過專門且大量的練習。

這樣一來根本不怕飛在天上的大嘴蝠和摩魯蛾。

而且有了陰影的掩護,巨鉗螳螂體色也能變成優勢。

佔據主場優勢還不是亂殺?

到時候就是巨鉗螳螂慢慢蠶食對面,而他們也就只能提心吊膽,不知道什麼時候從什麼地方冒出一個‘刺客’。

這就是修的風格,透過連環計算讓對方陷入泥潭,越是掙扎就越難受,而且需要的極限操作也不多。

而巨鉗螳螂現在就是蠻橫的強殺,透過極限秀操作和細節處理擊殺,需要冒的風險太大。

但是有時候不單是巨鉗螳螂需要迎合隊伍的風格,隊伍也需要為巨鉗螳螂準備一個更加合適的位置。

前面見到巨鉗螳螂餘力不足,修原本都準備搖人,但這個時候他反而覺得巨鉗螳螂還能秀,也就沒有了動靜,繼續看著前面的戰鬥。

而那些人見到巨鉗螳螂強行將摩魯蛾打下來之後也是心生絕望。

這他媽算什麼嗎?

這麼多個打一個還被連續反殺,這種水平你跑過來捉我們這些小兵?

這個人是不是有問題嘛!

此時地鼠變成肉餅,摩魯蛾生死未知,能夠牽住住巨鉗螳螂的已經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