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滅其國先廢其都(第2/3頁)
章節報錯
戰爭必然伴隨殺戮,同軍軍紀再嚴也是會殺人的,且殺人的效率還相當高。
錢財富貴再好也要有命消受,就算再不願放棄開封府的產業,也得先躲過同軍南下的戰爭殺戮再說。
正式啟動遷都計劃後,諸臣在方案擬定上的扯皮並不是阻撓遷都,而是利益各方為了爭奪“搬遷指標”進行的利益角逐。
稍微懂點兵事的人就知道擴軍需要時間,打仗需要提前動員,同軍確實有很大可能性會繼續南下,但絕不可能馬上就南下。
所有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能選擇的情況下,沒人願意把自己的所有積蓄和僕從全部留在隨時會淪為戰區的開封府。
但南陽府的安置能力有限,朝廷遷都必然有所取捨,誰都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利益,爭執便在所難免。
以趙宋朝廷扯淡至極的行政效率,只要皇帝不定調子,芝麻大點的事都可以反覆扯皮,涉及各方利益的遷都方案更是可以無限拖下去。
有危險卻沒有迫在眉睫,怕出事又喜歡搞事的教主道君皇帝可以容忍臣子們的扯皮,一直關注趙宋遷都之事的正乾皇帝沒耐心看他們繼續扯皮。
這一次,徐澤直接派海軍艦隊駛進長江入海口,登陸並佔據了崇明鎮。
理由是汴河常年失修河運能力大減,趙宋王朝賠償大同帝國的糧食布帛等物資需改走海路運抵各地。
為保證海路安全,大同特派出海軍艦隊清理水盜並護送商船。
這一理由與趙宋準備遷都的藉口一致,倒是堵住了不少人的嘴。
實際上,大同海軍已經不是第一次駛進長江威脅趙宋朝廷了。
早在宣和二年,還是宋臣的徐澤奉朝廷之命平定兩浙路方臘之亂,為接應牛皋部渡江南下,阮小七就曾率海軍艦船駛進長江揚州瓜州段炮轟守渡的廣濟軍渡船。
這件事給趙宋朝廷造成了極大的恐慌。
瓜州不僅是重要的長江渡口,還是漕運運河的起點,地位極其重要。
若是同舟社水軍時不時瓜州耀武揚威一番,極度依賴漕運的東京城就無法維持。
為確保長江水道安全,趙宋朝廷之後幾年花費巨資在通州江口鎮、泰州孤山和揚州瓜州鎮修築了三座水寨,並在各處配置了若干門“威冂大將軍”火炮。
其中,孤山和瓜州兩處還依託江中大島設定了數根鎖江鐵柱,戰時可迅速拉起攔江鐵索,以阻止大同海軍逆流而上。
這三道防線的作用如何尚需經歷大戰考驗,但趙宋水軍在長江水道上面對大同海軍,至少不像前些年那般全無防守之力。
因而,大同海軍登陸崇明島並沒有引起趙宋朝廷的過度恐慌。
但當今之世,沒人敢無視正乾皇帝的任何舉動。
同宋兩國半年前才因河東路歸來人之事爆發衝突,現在大同海軍又以“護航”為藉口公然登陸趙宋領土,傳遞的威脅意味不要太明顯。
須知道大同不僅有強大的海軍,更有戰無不勝的陸軍。
依託長江防線宋軍尚可以勉強阻擋大同海軍順江西進,可在陸地上卻是全無招架之功。
若有人敢無視正乾皇帝如此意味明顯的警告,那緊接著發生的事,可能就不是海軍進入長江口這麼簡單了。
這世界上從來都不缺聰明人,大同海軍登陸崇明鎮的訊息傳至東京後,趙宋君臣很快就讀懂了正乾皇帝要表達的意思。
徐澤雖然造反起家,但每次搞事前都有徵兆,特意給趙宋朝廷留出準備時間,從沒有搞過不宣而戰。
這次也一樣,先是放出同軍大舉擴編的訊息,現在又出兵封鎖長江入海口,大同即將用兵趙宋的徵兆已經越來越明顯了。
派使入同解釋“誤會”,乞求大同息兵是必然的操作。
但正乾皇帝既然已經蓄謀發動大戰,趙宋君臣就算再不想打,也只能放棄幻想擱置內部爭議,儘快啟動遷都程序,以應對即將爆發的兩國大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