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李彥仙首戰揚名(第3/3頁)
章節報錯
早在當年湯隆上梁山時,徐澤就曾考慮過研製火槍。
只是,當時同舟社的底子太薄,根本經不起折騰,只能作罷。
待同軍火炮技術逐步成熟之後,徐澤又啟動了火槍研製計劃。
表面看,火槍與火炮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火藥做發射藥對管狀武器,前者似乎只需要將後者成熟的技術“微型化”即可。
實際上,湯隆和凌振兩位大家沒鼓搗多長時間,就拿出了樣品。
嗯,還就是“微型化”的火炮,或者叫“火門槍”。
這種操作麻煩、發射效率低、命中率感人的武器當然被徐澤毫不留情地否定了。
宋軍雖然受限於鑄造工藝和火藥配方,火炮效能始終趕不上同軍,但其遠端弓弩的設計製造卻相當成熟。
單以射程而言,使用黑火藥發射的初級火槍就遠遠趕不上宋軍的對敵神奇神臂弓。
徐澤需要的是火槍,至少要滿足製造工藝不復雜、成本低廉、操作簡單、可靠性高等要求,以大批次低成本的火槍逐步淘汰成本高昂維護困難的神臂弓。
經過幾年的持續改進,如今格物院設計的燧發槍故障依然較高,但火繩火槍基本可以滿足正乾皇帝的需要了。
徐澤當即拍板定型,等批次化生產後,先在戍衛部佇列裝兩個師研究配套戰術戰法,然後再改進推廣。
而在新宋政權一方,因為被同軍接連拿掉蘇州、開封、南陽等緊密手工製造城市後,宋軍已經很難再大批次生產神臂弓了。
現實困難擺在這裡,肯定會逼迫一些有抱負的軍事人才嘗試在武器裝備、編制結構和戰術戰法上進行創新和突破,以求剋制同軍的經典戰術。
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所有人都在適應新環境,不改進者難生存。
當徐澤只在格物院待了半個時辰,便提前回到了宮中。
因為在此期間,主持對陝作戰的第四軍軍正牛皋剛好傳回了最新軍情戰報:
永興軍路已經基本被拿下,部隊進攻秦鳳路時受阻。
“陛下!”
正乾皇帝回宮的途中,外部尚書王四和兵部尚書吳用便受召候在了工外,隨即又與其人一起進攻。
徐澤進殿後,邊換袍服,邊問跟上來的王、吳二人。
“情況都清楚了吧?”
“不甚(太)清楚。”
屬於情報方面的問題,吳用主動讓王四先說話。
“第四軍兩路都受到阻擊,駐守涇州的涇原路(隸屬於秦鳳路)經略司統制官曲端成名較早,我們有其資料,但駐守鳳翔府的清秋尉李彥仙卻是從未聽過其人。
外部情報蒐集不利,請陛下恕罪!”
李彥仙的大名,徐澤自然“早有耳聞”。
不過,卻是來自後世的記憶。
情報司又不是神仙,宋廷都不清楚的隱姓埋名之人,不知道不足為奇。
“聽其官職明顯就是自募兵馬的義軍頭領,這事不怪情報司。學究說說,攻陝戰略需不需要調整?”
……
ps:因家屬生病,作者君近期寫作狀態確實不好,但一個對文字有偏執追求的人真寫不出“劇情、人物基本沒什麼關係的流水賬”。
展開能寫十幾萬字的大同君相權和治國理念之爭,被我壓縮到兩章內容,戰爭劇情則側重各種腐朽勢力面對大同碾壓的反應和結局。
本書的主題就是在水滸世界中建立新秩序,而我從頭至尾也都沒有脫離這一主題。
閱讀網址: ,感謝支援,希望大家能支援一下手機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