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有無天命朕說了算(第1/3頁)
章節報錯
岳飛攻破臨安城覆滅趙宋王朝時,正乾皇帝的車駕已經到達河南府治所洛陽縣。
洛陽不僅是大宋西京,還是華夏文明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時最長的都城,前後有十三個王朝建都於此,時間長達一千五百年。
其地立河洛之間,居天下之中,且北據邙山,南望伊闕,洛水貫其中,東據虎牢關,西控函谷關,有“八關都邑”“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之稱。
可以說,誰掌控瞭如此形勝之地,誰就擁有進一步掌控天下的資格。
所以,凡天下大亂,兵家必爭此地。
後晉石敬瑭向遼國獻出燕雲十六州後,一馬平川的河北就成了契丹鐵騎肆意馳騁的跑馬場,僅靠黃河阻隔的開封府汴梁城也極其不安全。
宋太祖皇帝趙匡胤立國時,沿襲五代舊制,以開封府汴梁為“東”京,本就有以地形險要的河南府洛陽為“西”京之意,其後因種種原因未果。
但終宋一代,都是把洛陽作為王朝的退路來建。
不僅趙氏歷代皇帝駕崩之後皆葬在河南府鞏縣,洛陽城中的前朝宮室也一直有專門的機構在維護,至今儲存完好。
就連河南府下轄的三“赤”十三“畿”縣級行政機構配置,也要比同樣轄十六縣的東京開封府多一個“赤”級,居天下之最。
同宋停戰之後,宋廷曾從河南府抽調了部分兵馬以補充南陽府防禦體系。
大同再次討宋後,為了加強西京的防禦力量,趙桓下詔組建四道都總管府,就以知河南府事王襄為北道都總管。
命其統攬京西北路和軍政事務,抵擋河北、河東同軍南下,並從北面護衛南陽府。
因而,秦明由懷州南下攻破孟州後,考慮到本部只有一個師,便放棄了守軍眾多難以消化的河南府,轉而攻取防守相對薄弱的鄭州。
結果,大宋知鄭州事朱伯友畏懼同軍兵鋒,收到滎陽縣陷落的急報就立即棄城而走,鄭州被同軍輕易拿下。
待秦明穩住了鄭州,岳飛已經由開封府出兵,並擊穿了潁昌府和汝州兩地。
南下的潁昌府被友軍拿下,秦明部幾千人由此閒了下來。
其人轉而回師向西,再渡汜水,攻入河南府。
秦明最初的想法是先攻打大宋皇陵所在地的鞏縣,逼迫河南府宋軍來援,待野戰中解決了宋軍主力後,再圖謀河南府。
不曾想大宋北路都總管知河南府事王襄膽小至極,辜負了皇帝對他的厚望。
其人得知同軍擊破孟州南下後,就慌忙收縮兵力於治所洛陽附近,基本放棄了外圍城池和關卡。
導致秦明只是一次佯攻,便攻下了預料中需要苦戰的鞏縣。
待其部繼續西進抵達偃師城下後,又是同樣的情況。
而不到百里外洛陽,得到前方急報的王知府直接收拾金銀細軟——跑路了。
“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的大宋西京河南府就這樣被同軍拿下,其易手的時間,還要比岳飛攻下臨安要早八天。
彼時,正乾皇帝的車駕剛剛離開開封,正準備南下南陽。
收到秦明的捷報,徐澤當即轉向,帶著御營大軍前往洛陽。
其人之所以在大宋王朝即將的最後關頭改變行軍計劃,
除了南陽府的防禦體系在上次討宋戰爭中已經被毀壞殆盡,有岳飛坐鎮,臨安之戰基本沒有懸念外,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河南府的情況遠比南陽府更加複雜。
秦明雖然沒有費什麼勁就拿下了河南府,但僅靠其部幾千人,卻沒法有效掌控整個河南府十六縣。
要想快速穩定其地,必然要大量任用趙宋舊官吏。
天道酬勤,打天下和治天下都沒有捷徑可走,得到的越容易,後面要付出的隱性治理成本就越高。
河南府的歷史問題若是不能及時處理好,會為後面的治理埋下很大的隱患。
在有些情況下,歷史即包袱。
洛陽十三朝古都的輝煌過去,既給了其深厚的歷史底蘊,也使得其地相比才建都幾年的臨安更加難以在大同新政權下轉型。
當初,一世豪傑趙匡胤最終放棄了都城洛陽的計劃,自是有多方面原因,倉促間難以搞定汴梁和洛陽各自的守舊勢力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
而從宋神宗開始變法開始,文彥博、司馬光等舊黨“赤旗”和理學的重要奠基人程頤等人政治鬥爭失敗後,皆被髮配到了西京洛陽任職。
這些人在洛陽長期著書立說,並相互勾連,勢力盤根錯節,影響力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