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蒼生之事付鬼神(第2/3頁)
章節報錯
相比之下,徐澤能讓原本貪財怕死的宋兵變成悍不畏死的同兵,就太超乎想象了。
趙桓清楚皇帝和皇帝不一樣,也很想努力去學正乾皇帝,可越學越沮喪。
其人原本以為問題出在二人的天資上,聽了孫尚書的話,卻又開始動搖了。
“莫非,這世上真有妖法?”
孫傅飽讀詩書,原本也信奉聖人之言“敬鬼神而遠之”。
但其人身為兵部尚書,當此國家危難之時,不敢不操心兵事。
這兩個月來,孫尚書苦讀兵書,就是為了尋求強兵破敵之法。
可是,能想到的辦法早想到了,讓人絕望的是沒有一種辦法能解決眼前的危機。
因而,在讀到時人丘浚的《感事詩》,得知京中有郭京、楊適、劉無忌等奇人異士後,苦無對敵之策的孫尚書便特意派人尋訪一番。
結果,還真讓他尋到了這幾位高人。
一問不得了,皆有無上妙法。
尤其是京營龍衛軍軍卒郭京,精通威力極大的六甲法,專破萬軍大陣。
若得其人相助,休說守城,便是破敵也易如反掌。
因六甲法施展條件苛刻,孫傅也沒有親眼見過,並不清楚其威力究竟如何。
可除了郭京之外,天下還有誰有辦法擋住這波必定要滅掉大宋的攻勢?
也許再過幾天大宋就要滅國了,都到了這份上,還有什麼仙法奇兵不可以試一試!
孫尚書為了救大宋而走火入魔求神問道,好不容易訪得了高人,皇帝卻還質疑不休,其人頓時有些不悅,聲音不自覺高了兩分。
“陛下!大宋受命於天,真宗皇帝時降天書之事太過久遠。可政和三年天神降臨,宣和元年降真龍水淹東京等事,卻都是臣等親眼所見啊。”
疑心生暗鬼。
趙桓本就是缺乏自信又沒有定力的人,登基後接連不斷地遭受挫折和打擊,更讓其人嚴重懷疑自己所有的判斷。
這種心態反映在治國上,便是朝令夕改,甚至“朝令午改”。
比如在抗同還是乞和的大方向上,完全沒有一以貫之的政策,始終搖擺不定。
一些精明的臣子逐漸認識到皇帝的闇弱無能,入對時,便有意識在關鍵話題上加重語氣,施以危言。
還別說,這種話術效果頗為有效。
趙桓被孫傅的氣勢所懾,頓時有些怕了。
其人想到了慘死在暴民手中的內侍,君權天授,若失去了天命庇佑,趙氏子孫還能剩下什麼?
“孫尚書,朕,朕怎,怎會有疑天之意?”
孫傅只想說服皇帝,趁機獻上破敵之法,並沒有在趙桓面前耍威風的愚蠢心思,當即緩和了語氣,送上馬屁。
“陛下敬天之誠日月可鑑,法祖之信萬民皆服,上天因而降下奇人異士,助我朝打敗強敵,中興大宋!”
趙桓有些跟不上孫傅的思維速度,大宋都快滅了,其人只求正乾皇帝退兵,哪裡還敢奢望打敗強敵,中興大宋?
等等!
孫尚書如此言之鑿鑿,莫非——
“莫非,孫卿真有對抗同軍之法?”
“臣沒有,但京中異士有!”
為了增加自己話語的說服力,孫傅又加重了兩分語氣。
“天地萬法相生相剋,我朝便有龍衛軍軍士郭京,曾在夢中得天神點化,獲六甲正法,專破同軍火炮這類邪意妖法。”
孫尚書的話神神叨叨,趙桓其實有些不大相信,只因害怕對方又拿天命說事才不敢質疑,乃試探道:
“六甲正法要如何施展?”
孫傅早有準備,從懷中掏出一張錦帕,交由殿中內侍再轉遞皇帝。
趙桓疑惑地開啟錦帕,只見上全是各種密密麻麻的圖案和符號,完全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