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救大宋者必康王(第2/3頁)
章節報錯
然大同僅遣一偏師便可大敗數十萬精銳兵馬而輕取河東,東京更是不戰而下。
此番大同全線進攻,朝廷幾無準備,京師怕是不足恃啊!”
王給事的話只說了一半,但意思已經很明白了。
其人是完全不看好朝廷所做的抗同準備,也不看好使團此行的任務,暗示康王趁著現在還沒有被同軍抓獲趕緊另做準備。
至於要做什麼準備,都是聰明人,就不用再問了。
大宋國滅在即,輕佻荒唐一手養肥徐澤的太上皇趙佶要負大半責任,闇弱無能毫無定力的皇帝趙桓也根本擔不起守住江山社稷的重任。
天水趙氏諸多子孫中,唯有眼前這位康王殿下最有勇氣和魄力。
能救大宋者,非康王莫屬!
只要康王振臂一呼,肯定有很多對趙佶、趙桓父子失望至極的臣子忠心追隨。
趙構當然知道正乾皇帝明確提出滅宋目標之後,大宋就絕不可能依靠和談來續命,要救大宋,唯有奮起反抗。
但其人只是一個揹負皇命向大同乞和的親王而已,而不是號令天下的皇帝。
在當前如此危急的形勢下,處處遭人提防的親王又能有什麼選擇?
須知道,四人之中一直沒有說話的耿延禧也姓耿,並不是什麼巧合,其人就是門下侍郎耿南仲之子。
潛邸之臣耿相公讓自己的親生兒子陪康王冒險,用意自明。
當日,耿南仲攛掇皇帝派康王再使大同乞和後,很快便為康王物色了使團隨員。
等王雲、耿延禧、高世則匆匆趕到康王府時,天色已經完全黑了。
趙構接受了三位隨員的參拜,卻沒有帶著他們立即出發,其人道:
“國家多難,君主憂辱,若真可以了卻此事,自當義不得辭。
然深入不測同境,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公等先回家中與父母妻子訣別,明日五更之前再至此與吾同行吧。”
如其說康王在那個時候就做好了回不了大宋的思想準備,還不如說其人時想透過這種形式,讓耿延禧的父親耿南仲告訴自己生性多疑的皇兄儘管放心。
此刻,面對王、耿、高三人各自含義不同的目光,趙構僅僅沉默了片刻,便冷著臉打馬繼續向前。
自始至終,其人都沒有說一個字。
前路確實有危險,可身為趙氏子孫,趙德基(趙構表字)別無選擇!
大宋康王確實別無選擇,但命運卻再次捉弄了其人。
為避免途中被同軍抓獲,或遭遇大股潰兵打劫,趙構決定先趕到東北方向的郭店鎮,然後貼著同宋兩國邊境繼續向北。
但行不到十里,四人便遇了一股十餘人的潰兵正在路邊小村中行兇搶劫,村民淒厲的哭喊聲讓壓抑許久的趙構突然爆發了。
其人悶不做聲地縱馬衝入村中,以隨身佩劍刺死了一名反應比較遲鈍的潰兵後,隨手抓過那人的長槍,繼續追殺其餘的潰兵。
待高世則追上康王時,已經有兩個潰兵倒在了血泊中。
其餘潰兵也迅速反應過來,紛紛舉起長槍殺向這兩個不知哪裡殺過來的貴公子。
趙構毫無懼意,繼續衝殺。
趙、高二人聯手又殺死了兩名潰兵,村中殘存的農人也拿起了鋤頭扁擔招呼向禍害自己的潰兵後,王雲和耿延禧兩個文官這才鼓起勇氣馳馬跟了上來……
戰鬥結束,趙構搖頭拒絕了王雲公佈自己身份的提議。
直到退出了小村,平生第一次殺人的大宋康王才說出了一句話:
“大宋江山就是敗在這些狗賊手裡!”
大宋王朝是不是真敗在不敢對敵卻有膽量禍害百姓的丘八手中另當別論,使團何去何從的問題卻再次擺在了趙構的面前。
之前行兇的潰兵來自鄭州治所管城,但他們卻不是被同軍擊潰的。
聽說同軍即將殺來,管城守軍便棄城而逃了。
前面的情況究竟如何沒人知道,可繼續北上肯定非常危險。
更關鍵的問題是就算冒險穿過管城、原武兩縣,並渡過黃河進入衛州,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