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敲他狗頭(第3/3頁)
章節報錯
若是不想甘於平凡,機會就在眼前!
於是,國難當頭之時,為大宋江山,為天水趙氏,也為自己這一生不再平庸,尚未弱冠的趙構主動站了出來,在大宋政治舞臺上發出了自己的初鳴。
“臣弟生為趙氏子孫,國家有急,死亦何避!”
看著勇挑重擔而格外光輝的老九,嫉妒、忌憚、自卑等負面情緒突然湧上趙官家的心頭,其人只想立即趕走這個令他自慚形穢的皇弟。
“好!生為趙氏子孫,死亦何避!好!好!”
趙桓接連喊出了三個“好”,臉上卻不怎麼欣喜,甚至還有些扭曲。
“形勢危急,朕就不留你了,康王速隨太宰去吧!”
“臣告退!”
臨安城外,湍水河畔。
正乾皇帝回到營中,才聽完隨駕參軍馬擴的戰況彙報,正準備用膳,親兵牛通便送來巡哨斥候上報宋使求見的訊息。
“李邦彥,趙構?哼!朕都打到他臨安城下了,還要趙桓派什麼質子?!”
“誒,那俺叫他們回去?”
憨頭憨腦的牛通不是別人,正是當年徐澤和王四前往魯山縣深山中拜訪牛皋時,纏著自己老爹要學武的小童。
十幾年彈指一揮間,當初那個小童已經長成了魁梧壯漢,且因武力出眾,有幸選進了正乾皇帝的御前侍衛營。
徐澤是個很務實的人,做事一直腳踏實地。
即便其人有很多超越時代的夢想,也從來就沒有想過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追隨自己打江山的臣子會為了主君的夢想而放棄封妻廕子的人生追求。
因為,這在生產力落後且民智未開的封建時代,有這種想法是極其危險的。
九年前,確定同舟社將以天下大同為終極目標時,徐澤便向自己的追隨者解釋過大同分為初級和高階兩個階段,而初級的大同乃是標準的封建王朝。
既然大同帝國是封建王朝,那就肯定有鮮明的“封建”特色,向功勳之臣的子弟開放御前侍衛營和內閣實習機會便是其一。
當然,徐澤又是與眾不同的人主,大同帝國的“封妻廕子”制度自然也與宋、遼、金、夏等國有明顯不同。
內閣和御前侍衛營是正乾皇帝最重要的文武人才儲備庫,想進來有非常苛刻的條件限制,而想出去也很不容易。
也就是說並不是進了皇帝的人才儲備庫,就一定能夠外放做官。
最終能否透過層層考核,全靠個人的先天天賦和後天努力,與入選者的家世反倒沒有多大的關係。
當然,能夠被殊功之臣送到皇帝身邊的自家子弟也絕不可能是庸才。
牛通今年雖然只有十七歲,但繼承了牛皋的優良基因,生得膀大腰圓虎頭虎腦,一生神力也有其父的七八分。
而且,與牛皋一樣,外憨而內秀。
其人嘴裡說著“叫他們回去”,人卻老是站在原地,耐心等待皇帝的指令。
“算了,來都來了,給他們一頂帳篷——不要給被褥,也別生火,你不用一直守著,留意一下他們如何應對就行了。”
“是,俺這就去辦。”
李邦彥和趙構來使只是個小插曲,即便這位康王殿下是原本位面的“中興之君”,也不足以引起徐澤的過度關注,其人的注意力始終在臨安城內。
對二人的安排,只不過順手而為。
其實,徐澤也沒有指望膽小又沒主見的趙桓這麼快就敢出城來見自己。
持續多年的政爭,讓居廟堂之高的趙宋臣子逐步變成了眼裡只有利益的政治怪物。
這幫人怯懦軟弱卻又極度固執敏感,一旦遭遇外患便草木皆兵,走了外敵內部又自己打出狗腦子,已經無法用常理推之。
想與這樣的政權“正常交流”,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拿大棒狠狠敲打其狗頭。
捱了揍,吃了痛,他們才知道如何跟強者說話。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