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陣前答話(第2/3頁)
章節報錯
前幾天,官家在皇城宣德門上犒賞守城官兵,都是由李綱代為傳旨,現在又如何能到敵人的“陣前答話”?
而且,王德語氣輕蔑,對官家全無敬語。
即便大宋最終不得不與大同和談,也不能毫無底線,更不能任這一個低賤武夫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如此折辱天子。
念及此處,李綱勃然作色,指著城下的王德厲聲大喝:
“快!給本官射殺此等不知上下尊卑的賊子!”
“使不得啊相公!”
“相公!萬不可衝動!”
“相公——”
復燕門城門樓上,緊張不已的宋軍兵士尚未對李相公的命令作出及時反應,李綱身旁的將佐屬僚就已經爭相勸阻其人了。
眾人這麼緊張,自然是因為他們知道“兩國交兵,不殺來使”的古訓。
不過,這句話並非嚴格的國家義務,而只是一般意義的優待慣例。
實際上,戰爭中斬殺故意對方來使並不鮮見,這樣的例子不絕於史書記載。
交戰中,是否善待使者其實跟這句古訓沒有太大的關係,而主要取決於交戰雙方的實力對比和主將的作戰決心。
只要殺使有利於穩定軍心,激勵鬥志,乃至逆轉戰局,那便殺了。
現在的問題是大宋根本沒有打贏此戰的信心,只能以戰促和,甚至幻想以拖促和。
拋開傳話小將不會說話這點暫且不論,強勢無比的正乾皇帝不遠千里親自統帥大軍來到臨安,還沒開打就派人來“請”趙官家出城和談,可以說誠意十足了。
天子怎麼“答話”的問題還可以想辦法再與大同協商,在此之前絕不能衝動行事。
只要李相公命令的箭矢射了出去,甭管能不能射殺城下的同軍騎士,大宋就失去了正乾皇帝賜予的和談機會。
如此打臉的行為絕對會觸怒架子頗大的正乾皇帝,待到城破之後,朝中文武或許還能留下一部分,城上沒有勸阻李相公的眾人絕對難逃被戮。
性命攸關,叫不敢對抗大同眾人如何不急?
其實,李綱也清楚這一點。
其人嘴上喊得雖兇,但眾人勸阻後卻不堅持,以此既表達大宋絕不可辱的堅定決心,又能勉強維持以戰促和的局面不破裂。
只是,城下的大同使者王德還真是一介武夫,哪裡想得到李綱肚子裡的彎彎繞繞。
不過,其人也懶得想。
出發前陛下便有吩咐,對宋人就要強勢,不用給他們面子。
趁著城上趙宋官員拉拉扯扯裝腔作勢演戲正熱鬧的功夫,王德取下背上的強弓,迅速拉滿,對著城牆上的李綱大喝一聲:
“呔!狗官,看箭!”
嘣——
開弦之聲傳來,李綱應聲而倒。
“相公!”
“相公——”
“哈哈哈——”
城上眾人慌作一團的時機,城下的王德卻直接調轉馬頭,也不看自己究竟有沒有射中,大笑著揚長而去。
“本官沒事!都散開!”
李綱確實沒有事。
因為王德的弓上根本就沒有箭。
不過,真等到他人以弓弩指著自己開弦的危急時刻,李綱才知道自己的養氣功夫還是差得很遠。
剛才,同軍小將開弓的瞬間,其人竟然沒有注意到對方弦上沒箭矢,真以為自己要死了,腦子瞬間一片空白,身體也僵硬挺直並不受控制地後仰。
若不是眾官佐及時扶住,李相公可能就要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同軍小將的空弦放倒了,若是這樣,這醜可就出大了。
等眾人確認尚書右丞確實沒事,恢復鎮定後,城下的同軍小將已經大笑著跑遠,射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