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真·御駕親征(第1/3頁)
章節報錯
開封府汴梁城,正乾皇帝行宮。
岳飛傳回本部已經攻陷方城山軍寨並繼續向臨安進軍的軍情捷報後,第三軍軍正牛皋就立即趕到宮中,請示皇帝下步方略。
“陛下,岳飛跑這麼快,跟後隊脫節了不少,俺估摸著南陽府這個時候怕是已經聚集了很多宋軍,要不讓俺帶人去接應這小子吧?”
徐澤隨手批完一份奏章,放下筆,抬起頭,饒有興趣地打量牛皋。
後者被皇帝似笑非笑的眼光看得有些心虛,習慣性地抬手撓起了頭。
“陛下,咋啦?”
牛皋外粗而內秀,習慣在皇帝面前扮憨充楞卻不是真的憨。
“伯遠,你擔心岳飛會在臨安城下吃敗仗?”
“咋能呢?鵬舉機靈著呢,讓俺帶兵抓他都未必抓得到,就宋軍哪些軟腳兵還想打敗他!俺是擔心這小子年輕氣盛,下手沒有輕重,一不留神就把臨安給攻下來了。”
“哈哈哈!”
以岳飛的統兵能力和所帶兵力,就算趙宋朝廷在南陽府部屬重兵,敵眾我寡確實打不贏,他也能隨時全身而退,用不著任何人去救。
很明顯,牛皋這個時候提出親自帶兵去臨安,並不是為了救岳飛,而是另有想法。
徐澤其實清楚牛皋的小心思,卻沒有戳穿其人。
“不要緊,就算岳飛打下臨安抓住了趙桓,不是還有已經跑到南面的趙佶和他那些兒子麼?這趙宋雖然不抗揍,可咱們想一戰就滅掉他們也沒這麼容易。”
徐澤這句話雖然是故意調侃牛皋,卻也有幾分真意。
其人需要一個腐朽軟弱的趙宋王朝守住大好河山,供自己步步蠶食直至消亡,確保大同帝國統一天下的節奏不亂,並最大程度摧毀一切守舊勢力。
至於這個趙宋王朝的皇帝是趙桓、趙佶,還是趙楷,抑或是趙構等其他人,都不重要,只要能夠統合天下“仁人志士”堅決抗擊野蠻無禮的大同帝國就行。
反正都只是暫時代管而已,大同可以挑挑揀揀,趙宋卻沒有資格討價還價。
而且,經過這麼久的佈局,大同帝國也不是全無應對趙宋突然分裂的能力,徐澤對稍不留神便會崩潰的趙宋已經沒有以前那般小心翼翼了。
這個孱弱的王朝能夠堅持到大同帝國統一天下再死亡固然更好,但若是爛泥扶不上牆,硬是撐不到那一天,自己也沒必要費神費力護住它。
皇帝英明神武,顯然看出了自己的真實意圖,卻沒有當面揭穿,牛皋自不會犯傻繼續糾纏這個話題。
“這樣啊,那俺就等第四軍打下了唐州,再一起進軍?”
“不。”
牛皋說是等第四軍拿下了唐州再一起進軍,但開封和南陽兩府相距數百里,算上軍情來回和部隊開進的時間,第三軍主力肯定會落在第四軍後面幾天時間。
其人這是知道皇帝無意讓自己進臨安,乾脆順水推舟,將先入南陽底定戰局的大功勞讓給與皇帝關係非同一般的王進。
徐澤起身走下玉階,順便活動一下批閱奏章久坐的身體。
“王軍正性子謹慎,為人謙恭,第三軍才是本次大戰的主力,你部沒有進入南陽府前,他是不會先到臨安搶這個風頭的。”
皇帝拒絕了自己的提議,牛皋有些摸不準徐澤的想法,不敢胡亂猜測。
“陛下的意思是?”
“你留下來,我親自去臨安會會趙桓,看看小趙做了皇帝有沒有長進!”
“這?陛下!”
牛皋猶豫了,其人倒是不怕皇帝御駕親征會出意外。
同軍絕大部分高階將領都是徐澤一手帶出來的,真論指揮作戰的手段,皇帝的能力尚在其人之上。
對付弱得不能再弱的宋軍而已,陛下親自出馬還不是手到擒來,有什麼好擔心的?
而且,大同此番興兵是為了討宋而非滅宋,最終還是要接受趙宋朝廷乞和的,皇帝親臨一線督戰和談判,少了中間環節,也能儘早將議和之事確定下來。
戰術手段要服從戰略目標,大同發動討宋之戰的目的是為了擴張領土,早日結束戰爭並重新確定兩國疆界才能早日恢復生產,議和對同宋兩國都有利。
從這方面講,皇親御駕親征只會比牛皋做主帥要好。
牛皋猶豫的並不是留在開封就少了討宋之功,而是如何應對開封府的複雜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