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嶽韓交鋒(第2/3頁)
章節報錯
同軍組織嚴密,士氣高昂,遠不是宋軍這種軟腳蟹可比。
兩國大戰開始後,岳飛部人馬就連續作戰,馬力損耗較大。
但其部並沒有經歷什麼苦戰,建制依然完整,且其人治軍甚嚴,麾下官兵令行禁止,即便後路被斷,短期內也不會出現軍心動搖的情況。
更重要的是,岳飛相信有牛軍正坐鎮開封府,只要收到自己趕往臨安的軍情,肯定會馬上安排後續人馬跟上來。
就如同天南海北的大同軍隊都只叫“同軍”一個名號一樣,同軍就是一個整體,打仗的時候,完全可以放心將後背交給袍澤和友軍。
這一點,是軍號繁多軍頭林立的宋軍完全無法比的。
岳飛既然是大軍的前鋒,那便只管向前突進就是。
“不用理會,繼續前進!”
話雖如此,其人一路上還是沒有放棄殺個回馬槍的嘗試。
只是韓姓宋將顯然清楚兩軍的實力差距,非常有耐心,一直緩慢行進,由此雙方的距離越拉越遠,根本不給同軍突襲的機會。
但這麼一折騰,到底還是耽誤了騎兵部隊的行軍速度,待岳飛率部趕至臨安城外時,已經到了黃昏時分。
因為提前得到同軍殺來的訊息,城上城下的宋軍早已進入戰位,城牆上烏泱泱的到處都是人,看起來戰備狀態良好。
只不過在岳飛的眼裡,臨安城中宋軍的佈防到處都是漏洞。
戰鬥並沒有開始打響,這麼冷的天,趕這麼多人上城牆上傻站著,完全沒有必要,反而平白消耗兵卒們的體力和精力。
若是進攻方趁機繞城耀武秀點花活,還會大損守軍計程車氣。
由此可以推斷,負責臨安城防守戰的宋軍主帥肯定是個外行。
實際上,宋軍不僅主帥不知兵,兵卒們的戰技術水平也極差。
同軍騎兵尚在五六里之外,城牆上就有好幾門“威冂大將軍”火炮接連開火。
超過極限射程的炮擊自然不會有什麼效果——
也不對,至少能聽個響,給宋軍士卒壯膽。
可在同軍將士眼裡,則是清楚地暴露了宋軍士卒極度恐慌的狀態。
天色漸晚,守軍又預有準備,岳飛自不會傻到強行要求麾下騎兵強攻城池。
而且,四個營的精銳騎兵找準了時機,有機會在野地擊敗上十倍混亂的宋軍,卻難以撼動已經做好防備的大城臨安。
岳飛率隊繞臨安跑了小半圈,大致摸清了守軍的基本情況後,就果斷撤到十里以外,命令將士們伐木立營。
臨安城牆上,宋軍將士遠遠地看著同軍騎兵無聲地來,又無聲地消失在夜幕中。
隔得太遠,不能確定發威的“威冂大將軍”有沒有打中騎兵,但敵人的隊伍始終沒有一點慌亂,卻給人以極大的壓抑感。
極度緊張之下,有自認躲過今日一劫的宋軍軍士竟然哭泣出聲,惹得更多人擔心自己的命運,一旁的軍官趕緊怒聲斥罵。
李綱沒心思管將士們的心理問題,其人眉頭緊皺,心中也極度不安。
同軍來了又去,被炮擊不慌,太從容了!
就算李綱再不知兵,也知道這樣的軍隊絕對不好惹。
這還只是大軍的前鋒,就有數千騎兵,後續人馬該有多少?
嗯,“數千騎兵”並不是李綱數出來的。
李相公雖然識數,卻沒辦法數出數里外快速移動的同軍騎兵究竟有多少人。
術業有專攻,大多數外行也很難做到這一點。
李綱特意詢問了幾名有經驗的武將,彙報的數字從三千到六千都有,總體來說還不算太離譜。
不能怪宋將們眼瞎,把千餘騎兵看成數千人。
自李子義大鬧京東路之後,大宋軍隊便屢戰屢敗,不斷損兵折將,而其中損失最大的其實還是每次都必抽的京營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