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岳飛未飛(第2/2頁)
章節報錯
經過這麼多年的磨礪,徐澤早就堅定了自己的認識。
同舟社的事業需要人才,無論文武都要,但前提是這些人真心認同同舟社的事業,並願意服從同舟社的約束。
名將也必須先適應同舟社,才能有統兵的機會,而不是反過來,讓同舟社專門為某人打造一支個人風格極強的軍隊供其指揮。
同舟社能有岳飛、韓世忠這樣的名將固然是錦上添花,若是沒有,仗還得打,事業還是得推進。
指揮打仗不是玩數字遊戲,而是審時度勢算計人心,真正的名將都是個中高手,他們對自己需要投靠那個勢力有很清醒的認識,不會輕易受外界干擾。
同舟社的人才戰略絕不是為某個人三顧茅廬,搞解衣衣之推食食之之類的小把戲。
徐澤相信只要同舟社的事業越做越大,讓天下百姓明白這個組織究竟是做什麼的,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名將”意識到同舟社的偉大,而自覺投身其中。
如果缺了某個名將就無法打勝仗,那這樣的同舟社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這樣的同軍也可以直接解散了。
實際上,這段時間,徐澤正在籌備同舟社的人才戰略。
從政和八年京東大戰開始算起,同舟社已經拿下京東東路三個年頭。
如今,河北兩路也落入掌控,急需大量的人才入仕,以滿足同舟社深入底層的社會管理需要。
現在的問題是,一方面京東東路的傳統精英文人十餘年寒窗苦讀後,因為徐澤的造反,突然沒了出路,想科舉都找不到科舉的渠道,導致大量的人才被閒置;
另一方面,大名府之戰朝廷大軍意外崩潰,使得徐澤不得不一舉接收河北兩路,卻因為治政人才的缺乏,嚴重製約了同舟社對河北的快速消化。
這些年,徐澤一直透過書院、侍從、秘書等方式培養人才,並大力使用轉化舊官僚,但這些方式都存在很多問題。
最大的問題就是“發現人才”的渠道過於狹窄,存在很大的隨機性,且需要徐澤親歷親為,難以應對逐漸鋪開的大攤子。
比如,同舟社總部搬到大名府後,一直沒能等到徐澤“三顧茅廬”的京東東路大族子弟便慌了,四處託人找關係,尋求入仕的機會。
這些人當初看不上反賊徐澤,認為其是兔子尾巴長不了,全站幹岸看笑話,坐等反賊覆滅。
沒想到徐澤在不僅越做越大,還搓揉打拉相結合,將京東東路徹底盤活。
同舟社推進的稅制改革雖然侵犯了大家族的利益,甚至還殺了不少人。
但正是徐澤的鐵血手段,讓這些人清醒認識到徐社首這樣的狠人才擁有改朝換代的魄力和手段。
到了這個時候,一些大家族開始轉變態度,對同舟社進行政治投資,送年紀尚小的子弟到諸城書院讀書。
而已經學成文武藝的成年子弟,自然也想入仕,卻還有些放不下架子去做徐澤的侍從和秘書。
沒想到徐澤不動則已,一出山就拿下河北兩路。
百餘個新入手的州縣,意味著什麼?
入仕的機會,大量的職位!
最初抱緊徐澤大腿的人全部跟著水漲船高,知縣變知州,知州變知府。
心懷“報國之志”,卻還沒有入仕計程車子們能不急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