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英雄遲暮(第1/3頁)
章節報錯
岳飛的答案讓徐澤很有些無語。
這小子,還真是“運用其之妙,存乎一心”啊!
其人的天賦確實極高,遠超燕青。
徐澤毫不懷疑以岳飛的天賦,只憑借殘缺的情報就能有這樣的敏銳直覺,但再好的天賦也要有相應的鍛鍊和閱歷才能被充分激發出來。
岳飛是天生的名將,卻不是一生下來就是名將。
其人歷史上先後四次參軍,歷經多次戰鬥的洗禮,才逐步成長為優秀的將帥。
而在這期間,岳飛還幹過越次上書,彈劾三位宰執誤國的“壯舉”。
關鍵是其人身為低階武將,根本就不清楚朝堂大局和整個戰局,甚至連自己要彈劾的物件都沒搞清楚就盲目上書。
結果,因為此事,彼時已是從七品武翼郎的岳飛丟了官,被驅逐出軍隊。
此位面,年僅十八歲的岳飛更是相當稚嫩,不說朝堂大事,就連軍隊建設、行軍打仗等事務的認識都非常膚淺,還需要不斷磨練才行。
“直覺”是很多名將都有的天賦,也是最不靠譜的天賦。
打仗是死生大事,統帥指揮打仗,不僅要自己明白,更要下屬也能明白,只有所有人都明白了統帥的戰術目標,全軍才能形成合力打明白仗。
歷史上有很多與名將之名“繫結”的獨特軍隊,彷彿只能這些名將才能帶出相應的強軍,而一旦失去名將之後,這支軍隊便會很快失去強悍的戰鬥力。
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名將對軍隊戰鬥力的加成作用太大了。
或者說,這些所謂獨特軍隊一點都不獨特,只是因為名將才使得它們獨特。
軍隊上下都適應了主帥指哪就打哪的狀態,逐漸失去了對戰爭機理的總結和研究,一旦離了主帥,就會失去靈魂變得連普通軍隊都不如。
得到一個名將,失去一支強軍,這絕不是徐澤要的結果。
還要多教才行!
徐澤最不缺的,就是教導部屬的耐心。
“金國起於蠻部,全靠完顏部強力擰在一起才勉強成為一個國家,其國雖然面對遼國百戰百勝,但畢竟根基太淺,內部守舊勢力非常頑固,這些年以來一直在添亂。”
徐澤隨即給岳飛和燕青講了完顏阿骨打起兵以來,金國中央與地方上下脫節、部族叛亂、軍隊失控等嚴重問題,以及屢禁不絕的擄民為奴、近親婚配、部族械鬥等惡俗。
“金主長期留在會寧府,也許是因為身體有病不便長期征戰,但也有極大可能是其人不得不留守國都,以集中精力治理混亂不堪的國政。”
透過對金國這幾年的觀察,徐澤越來越能肯定自己的這個判斷。
打仗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還會製造更多矛盾,再會打仗的統帥也得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才能成就大事。
如果沒有同舟社各部曹,以及一幫雖不好用但至少可以用的官吏為自己治理後方,徐澤別說北伐了,守住現在的攤子都難。
金國也是一樣,與遼、宋、高麗等國的國主相比,金主完顏阿骨打無疑是遠超同濟的存在,徐澤對這個雄才偉略的金國皇帝的確有幾分欽佩。
欽佩的倒不是其人打仗的本事,實話說,徐澤並不認為完顏阿骨打有多少拿的出手的戰績。
這句話並不是故意貶低,而是事實。
率領強大的金軍打敗動輒就崩潰的遼軍,不管這敵人是“十萬”還是“七十萬”,所謂的輝煌“大戰”,真沒什麼好誇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