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赴湯蹈火(第2/3頁)
章節報錯
中高階軍官輪訓和補充兵訓練同步展開,待輪訓結束後,各新編師再集中組織合成訓練。
本次擴編與去年的整編相比區別很大,除從各師抽調部分軍士作為骨幹並招收極少數特殊人才外,其餘全部來自於河北路社會改革後家有授田的良家子。
軍隊擴編工作雖然今年才展開,但相關的宣傳發動在更早時間就已經開始。
去年底,徐澤讓各軍抽調骨幹軍士指導各縣組織保丁訓練時,便放出了同軍將會擴編的訊息,以及同軍新兵考核標準和招收。
結果,在招兵環節還出了一點小情況。
經過多年的積累,同軍徵兵工作已經走上正軌,並不是各師、營自己樹杆招兵旗,就隨便招兵。
具體的徵兵工作由兵曹按計劃組織,各師、營都插不上手。
具體步驟為:兵曹兵員司提前根據擴編計劃和各地人口進行測算,再向各州軍下發了具體徵兵指標。
各州軍均設定有專門的徵兵點,收到徵兵計劃後,立即通知屬地各地共建會自行挑選合格兵源,再送到徵兵點統一複選。
各州軍徵兵點除了對兵員素質進行復選外,還有按指標足量徵兵的責任。
補充兵招收和訓練的事基本不需要徐澤這個社首費心,利用這段軍官輪訓前的空閒時間,他便趕往河間戰區,檢查武松統率的“東北方面軍”備戰情況。
結果,徐澤剛到莫州,兵曹就上報了一個情況:因各地青壯參軍的熱情極高,合格兵員較多,一些州軍徵兵點負責人提出增加徵兵指標的請求。
能有更多合格兵源供同軍挑選當然是好事,但徐澤還是做出了駁回增加徵兵指標的請求。
同舟社抓建設是為了百姓過上好日子,打仗同樣是。
能用十五萬人打好的仗,就沒必要動員二十萬人。
社會改革落地後,百姓爆發參軍熱情,早在徐澤的預料之中。
實際上,京東巡撫司和遼東巡撫司兩地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宋軍中軍士地位低下,在同軍中卻剛好相反。
同舟社能免除苛捐雜稅,能打敗朝廷的大軍,能讓百姓再不用擔心遼人隨時會南下侵略,靠的就是強大的同軍。
透過一年多的社會改革,河北底層百姓的利益已經與同舟社緊密捆綁。
就像演出隊唱得“軍愛民民擁軍”一樣,同軍不僅能打硬仗,而且紀律嚴明不擾民,還真心為百姓做實事,已經讓河北百姓對參軍產生了全然不同的認識。
樸實的百姓不懂太多的大道理,卻懂得實實在在的利益變化。
山寨頭領喊出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就能吸引奇人異士紛紛來投,並不是後世文人虛構的誇張演義,也不是山賊土匪沒有眼界格局喊不出更高的政治口號。
在很多三等上戶小地主都要搭配雜糧才能勉強過日子的年代,頓頓吃乾飯是很多人能帶進棺材裡去的深深執念。
隔上幾天就能吃上一頓肉的,絕不是普通人,必定是上戶中的上戶。
而能夠喊出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山寨,也絕對不是一般的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