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別樣選官(第2/2頁)
章節報錯
且與趙宋相反,同舟社大考排名只是作為崗前培訓時分班的參考,沒有其他任何實際意義。
就算是大考狀元郎,崗前培訓不合格,照樣別想進入實習。
當然,一慣承前啟後的徐社首並沒有把路完全堵死。
崗前培訓不合格者,下科可以免試再培訓。
若還不能透過培訓結業的,就只有重走科舉之路了。
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人敢再質疑同舟社進士的“含金量”了。
很明顯,徐澤設計的這套科舉選官制度,容易進卻難得出,且全程都有量化評比。
當官確實很風光很實惠,但當官難、難當官、當好一個優秀的官更難。
不過,開訓後,他們就沒時間和精力想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了。
培訓由吏曹組織,社首徐澤親自授課,社務部長史宗澤也時常來培訓隊巡視。
最讓受訓學員害怕的,是負責培訓隊日常管理的吏曹新曹首何鑄。
這個“南蠻子”人如其名,就彷彿是銅鐵澆築的面容,整天板著一張死人臉。
沒學員知道他這張臉後的真實情感,也沒人敢去瞎猜,因為這個死人臉手中握著很多人的命運。
培訓隊的課程安排得非常滿,從早到晚,授課、討論、課外實踐等等,滿滿當當。
每一課的作業、課後討論、心得體會和考試成績,以及包含每日起床、整理內務、個人衛生在內的日常表現等,都會被列入考評指標,且亮榜每日更新。
最終的匯總成績,就直接決定受訓者是否能透過培訓結業。
在這套制度的壓榨下,每個學員都忙得如陀螺快速旋轉。
你還別抱怨這套制度不人性,每個班都有書院出身的進士,這些年輕人進入情況極快,或者說,別人在書院中就已經適應這一套。
科舉的本質還是選人。
對制定規則者來說,就是選能適應己方規則的人;
而對被選者來說,就是選能超過其他人的競爭者。
考試是選優秀競爭者,當官同樣是選優秀競爭者。
進了這道個門,每一刻都在競爭,沒哪個人敢真的放棄。
而培訓隊的授課內容也是量大管飽,要理解記憶的東西非常多。
僅以新官軌範課程為例,就涉及到上任、值日、胥吏、禮儀、民情、災荒、徵糧、調查研究的方法等注意事項。
當然,最令學員們受益的,還是社首的授課。
一慣的深入淺出,一慣的發人深省,一慣的顛覆認知。
在這種全封閉、高強度的理論灌輸中,受訓學員每一天的表現都變得不一樣。
。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