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亂世梟雄(第3/3頁)
章節報錯
王安中抓住了這次難得的機會,靠梁師成處得到了內幕訊息,所作賀表極投教主道君皇帝胃口,天子觀後,嘆為奇才。
數日後,皇帝召王安中入殿,特出制詔三題,令其具草。
王安中揮筆立就,教主道君皇帝大喜,當即草批“可中書舍人”。
這之後,其人才簡在帝心,開始進入晉升快車道。
當然,王安中能一步步走上高位,自不是隻會寫錦繡文章的書呆子。
其人先是諂事內宦梁師成並交結蔡攸獲進,隨後又附和童貫、譚稹和王黼等當權臣子,才能穩步高升。
譚稹當初建議招誘山後漢兒為軍,以改變大宋的頹勢,魯國公蔡京擔心此舉會招致同、金兩國報復,明確反對。
但王黼、王安中等人揣摩天子的意思,明確支援譚稹,才有了後面的禍事。
所以,前河東路宣撫使譚稹丟掉太原府去職後,教主道君皇帝便第一時間想到了安排尚書右丞王安中接替其人擦屁股。
譚稹既是天子家奴,也是朝廷重臣。
縊死重臣而討好敵國之事畢竟太丟人,之前為了天下穩定,朝廷刻意隱瞞了譚稹之死的前因後果。
王安中此時尚且不知道朝中鉅變,但要逃過此劫,就得聽從李成之言。
先派可靠之人回京聯絡梁師成、蔡攸等人,乞求他們施以援手,儘量減小此戰造成的不良影響。
由此,其人便在澤州晉城滯留了兩日。
期間,王宣撫接連向朝廷發去六道急奏,以宣揚同軍之勢大、河東之危急、自己之英勇、形勢之難測,提醒朝廷趕緊備戰。
如此,兩日過去,王安中同軍害怕隨時都會趕到澤州,不顧李成的苦勸,死活不願再等,帶著三百親兵匆匆逃走。
臨走之前,其人給了李成便宜行事的權力,以方便後者調動澤州戰備力量,替朝廷擋住南下的同軍。
實際上,這兩天時間裡,李成也沒閒著,其人已經收攏了一千餘名潰卒,並基本整合了澤州禁軍,擁有部眾五千餘人。
朝廷合法的河東路宣撫相公都跑路了,臨時任命的李正將卻還要留下來堅守澤州,李成如此賣力表現,自然不是為了大宋江山社稷不要腦袋的愚忠之人。
亂世之中,如同李成這種以武勇在極短的時間內躥升“高位”手握重兵者並不少見,這些人除了驍勇敢戰,能得士心外,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野心!
李成原本就有野心,可並不大,但隨著河東形勢崩壞,其人的野心也逐漸膨脹。
這兩年,其人見識了太多事。
一方面是朝廷昏暗,亂殺忠良,趙氏已失天下人心,無人再願意為這樣的朝廷賣命,稍微有點眼光的人都能看到天下即將大亂。
另一方面,劉家、姚家、折家、種家等等原本如雷貫耳的強軍猛將,面對同軍時,全成了土雞瓦狗,盡皆潰敗在李成的眼皮子底下。
而其人雖然位卑,卻能憑藉個人武勇數次深入太原府又全身而退,
兩廂對比之下,李成便生出了好漢子當在這亂世幹一番大事業的心思。
此念一出,便再難遏制。
之前在隆德府,王安中強要諸將交出兵權時,李成就預料到此舉必將引發兵變。
但其人本就沒有為朝廷盡忠之心,隆德府不亂,他又如何能跳出河東路這個泥潭,並投身即將大亂的中原開創大事業?!
……
ps:歷史上的李成是河北路雄州歸信縣人,這個位面的歸信縣在大同帝國的眼皮子底下,註定不可能有亂世梟雄搞事的機會,所以……
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