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近鄉遇故知(第2/3頁)
章節報錯
包含趙宋在內的歷朝歷代,“窮不過三代”幾乎是鐵律,因為大部分的窮人三代之內就會由於吃不飽飯的問題而斷子絕孫了。
任何窮人祖上必然闊過,不然就不可能傳承到這一代。
也只有在大同治下,這一“鐵律”才能被打破。
大同並沒有超越時代,治下照樣有吃不飽飯的百姓,可數量卻遠遠少於趙宋。
更重要的區別是大同朝廷管百姓的死活,稅率低於趙宋,官府還一直投入巨力進行農業基礎和民生建設。
在大同治下,只要手腳健全不懶不惰,就餓不著,生活還能一年比一年好。
這種希“一年比一年好”的希望恰是此時代最缺的。
在趙宋,即便是一些地主上戶,日子也是勉強湊合,遇到災荒年不破產就是萬幸。
因而,僅僅過去數年時間,京東路百姓就徹底忘記了還沒有成為前朝的趙宋,提起來都是滿臉不屑。
大宋?趙宋?
大慫!照送!
對外就有多軟,對內有多狠的軟蛋王朝!
皇帝賣臣子、宰相賣屁股、官吏賣百姓的朝代。
這樣的王朝除了拼命壓榨百姓,以維持王朝的內部穩定,換取外部安全,並滿足上層的奢靡享受外,可曾真心為底層百姓做了一點實事?
實際上,還真做過,並且做了很多。
雖然未必是出於“真心為底層百姓”,可的確做了很多實事。
但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跟大同一比,趙宋真就什麼都不是。
京東的荒灘也要收重稅是怎麼來的?
河北的百萬生民又是怎麼被大水沖走的?
柴進的眼睛沒瞎,不能昧著良心講話。
就掌控底層為民作主,真心為底層百姓做實事上,莫說外忍內狠的趙宋,歷史上的任何一朝都沒法跟大同相提並論。
前朝趙宋在大同百姓的心中都是這等印象,至於前前朝的後周?
就是混亂的五代中的某一代?
且不說這柴榮嫡脈早斷,柴氏“嫡脈後人”有多可疑。
就說這什麼世宗若是能做到正乾皇帝的一成,又何至於讓趙大帶兵回到汴梁,僅僅殺了一個啥也不是的副都指揮使韓通,就能順利完成政權交接?
有這麼兒戲的改朝換代麼?
有這麼可笑的民心麼!
可疑的柴氏後人能安享富貴,其實和什麼世宗福澤天下沒有半點關係。
就算有,與大同正乾皇帝一比,啥都不是。
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趙宋王朝實在太挫,只能靠類似的“仁政”來裝點門面。
其人的天資並不低,瞭解到底層百姓的想法後,隱隱觸及到了自己祖上數代都沒能想明白的問題——柴氏為什麼會被趙氏篡奪天下。
也終於想明白了正乾皇帝為什麼不願意繼續給柴氏政策優待了。
大同治下,前前朝天潢貴胄的身份除了害人害己,不會有任何作用。
自此,柴進就徹底與過去劃清了界限,逐漸適應了京東路的新生活,並學會了鄉間俚語,學會了討價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