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就是要貼上來打臉(第3/3頁)
章節報錯
徐澤其實認可了吳用的分析,但他還是考校了其人一個問題。
“金國會不會援引兩國盟約,直接將河清、金肅和寧邊三地轉讓給大同,以換取我朝出兵打擊夏人?”
“臣認為有這個可能,但可能性不大,原因有三點,
其一,金軍此時剛剛打敗遼軍,氣勢正盛,將士求戰心切。
即便威望頗高的金主,也不可能擔負‘賣國’之名,一戰未發就尋求我朝支援;
其二,隨著金國的不斷擴張,金夏兩國接壤之地會越來越多。
金人此時若為了圖省事,沒有親自出手將夏人打痛便將河西之地交給我朝,日後就要承受夏人無窮無盡的騷擾。
其三,金人野性南馴,絕不可能放棄擺脫我朝掌控的努力。
與夏人的大戰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待打敗夏軍展示金軍的強大後,金人便可一方面承諾本國退出河西之地賣好於夏人,一面又以盟約引我朝入局。
如此,既可轉移金夏矛盾,又能為日後金夏,乃至金宋之間合作提供可能,若是操作得當,甚至能締結三國盟約,共同遏制我朝。”
“好!”
徐澤帶頭鼓掌,為吳用終於能夠跳出一州一路之得失,而將眼光放到整個天下大局中的進步而賀。
吳用卻表現得寵辱不驚,待眾人掌聲結束,躬身詢問皇帝。
“陛下,我朝對河西攻略是否要做出調整?”
“不用!”
徐澤起身,準備擺駕回宮。
“完顏阿骨打若真昏頭了勾連三國,豈不更有利於我大同日後放手施為。”
實際上,完顏阿骨打併沒有吳用猜測的這般深謀遠慮。
雖然很清楚金夏兩國必有一戰,但要這一戰究竟什麼時候開打,大聖皇帝還沒有想清楚。
並不是其人反應慢,要怪就怪大金的國力不能和大同相提並論,容錯性更小,每一個戰略抉擇都不得不反覆權衡。
不同於同舟社脫胎的大同見誰不爽先揍了再說的霸氣,女直人建立的政權雖然也出於上升期,但完顏阿骨打卻非常清楚大金一直都不具備與多國同時開戰的能力。
因此,女直人先是與曾經打出了狗腦子的對手高麗和解,之後還與虎口奪食的同舟社結盟,再之後又與猥瑣的大宋私下接觸。
如果有可能,完顏阿骨打是真不希望與夏國起糾紛。
所以,其人明知道夏國佔領的河西之地,卻選擇擱置爭議,就是為了盡力避免與夏人開戰,好集中兵力先抓住天祚帝,以儘快穩定西京道。
但夏國卻貪心不足,佔了寧邊州,又將爪子伸進武州,還庇護流亡的耶律延禧,硬是要貼上來打臉,便讓金國退無可退了。
為了儘快穩住西京道,以迅速轉化其地的戰備能力,實現“早打小打一次大好”的對夏戰爭目標,大聖皇帝不顧越來越炎熱的天氣,繼續巡幸西京道。
六月一日,完顏阿骨打駕臨鴛鴦泊。
六月五日,大聖皇帝移駕白水泊。
六月九日,大金御帳進抵雲中府。
……
炎熱的天氣、繁重的國事,以及密集巡幸任務交織,終於拖垮了大聖皇帝本就虛弱的身體。
六月十五日,完顏阿骨打結束雲中府的巡幸,再次啟程欲要跨馬而行時,竟然一頭栽倒,幸好護衛的眼疾手快,及時扶住了皇帝,才沒有釀成更嚴重的後果。
當晚,金國大聖皇帝從昏迷中醒來,一反常態的沒有再堅持出巡以遮掩自己的身體狀況,而是宣佈巡幸計劃提前結束,準備返回上京臨潢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