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同金夏三國的荊州(第2/3頁)
章節報錯
天祚帝終於下定決心,次日一早便帶著朝廷渡河西奔夏國。
軍將耶律敵烈、耶律遙設等人苦勸皇帝無果,轉而尋找特母哥密謀。
半夜,眾臣突然發難,帶著各自的心腹軍士劫持梁王耶律雅裡出奔。
該晚的兵變並沒有殺死多少人,卻造成了大面積的混亂和逃亡。
直到次日天明,天祚帝耶律延禧才堪堪收攏了數百驚魂未定的兵卒。
金軍即將追來,其人不敢再等,只能帶著這些仿若叫花子般的衛隊,在夏軍的接應下倉促渡過黃河,進入夏國黑山威福軍司避亂。
晚來了一步的完顏宗望看著奔騰不息的黃河,久久不語。
“殿下,他們走了不到兩個時辰,應該沒有逃遠。”
胡巴魯檢查了遼軍渡河留下的痕跡,向二太子提出越境繼續追擊耶律延禧的建議。
“算了。”
完顏宗望搖了搖頭,夏國打不得,至少現在還不能打。
關於這一點,他的父皇在出兵前就專門交代過。
夏軍的戰鬥力雖然不值一提,但夏國的地形卻不同於遼國,生活於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直人對連綿數百里的荒漠和戈壁非常陌生。
如今的金軍,還沒有做好在這種地形下作戰的準備。
而且,金國剛剛再次打下西京道,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鎮守維穩。
三年前就拿下的上京道,也還有大片大片的土地等待著勇士們去征服。
這個時候,絕不能貿然與夏國發生摩擦而再開新戰場。
更重要的是大金的盟國大同已經進入河東路,同夏兩國的邊境線犬牙交錯,長期來看,必然會爆發衝突。
金軍若是進入夏國境內,大同正乾皇帝會允許大金與夏國開戰麼?
“照裡、吳十。”
“末將在!”
“你們二人這就去興慶府,告訴夏人,大聖皇帝陛下已經寬恕了他們去年擅自與我軍作的罪責,大金只打欺壓女直人的遼人,只要他們願意放棄對抗,交出遼主,我們絕不會與夏國為難。”
“是!”
半個月後,完顏照裡與蕭吳十歸來,並一同帶來了夏國使者李造福。
李造福告知完顏宗望夏人認可大金國的強大,願意正式派出使團向大金上表稱藩,但有兩個條件。
一是黃河以西的河清軍、金肅軍、寧邊州等地遼夏兩國曾有糾紛,之前天祚帝已經同意將這些地方劃給夏國,希望大金國不要再追究。
二是夏國承諾不幫助流亡的天祚帝復國,大金不用再接其人走。
夏人在這裡撒了謊。
去年,金軍貪心不足,沒有做好準備就倉促進入西京道。
結果,硬是將追擊戰打成了治安戰。
大軍持續作戰大半年,疲憊不堪,退回內地休整時,只在雲中府、豐州保留了少量精銳兵馬,其餘各地盡皆交由新附軍駐守。
其後,河清軍、金肅軍、寧邊州懸於黃河以西,便毫無意外地被一直窺伺這些地方的夏人佔去。
對殘遼勢力而言,河西兩軍一州之前就被金軍攻下過一次,將其作為夏國出兵援助大遼的報酬並不是不能接受。
但耶律延禧也清楚絕對不能一次性就餵飽貪得無厭的夏人,只是默許了夏軍“就近支援”,卻從沒有公開承認將三地割給夏國。
對金國而言,河清軍、金肅軍、寧邊州與西京道其他各州府隔著寬闊洶湧的黃河,錢糧輸送困難,還遠離本國的後方,駐守該地的成本極高。
而其地離夏國的首都興慶府卻只有八百里,夏人攻擊彼處非常容易。
沒有在西京道建立穩固統治前,金國就算派兵駐守河西之地,也經不住夏軍長年的騷擾,遲早會丟掉。
金國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攤子鋪得過大,這幾年已經被滅遼之戰拖得筋疲力盡,迫切需要和平的外部環境以消化滅遼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