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點滴之恩湧泉相報(第2/3頁)
章節報錯
“鎮國,咱們真要帶著這點人去中京道送死?”
耶律大石似乎沒有聽到耶律湧霄的問話,轉頭呼喚帳外的護衛。
“曷裡、貼布林,進來!”
兩名護衛聞聲掀開帳簾,走了進來。
“都承旨,有什麼吩咐?”
耶律大石之前的鎮國將軍之職是偽帝耶律淳授予的,其人洗心革面迴歸朝廷,自不能繼續使用偽職,天祚帝乃授予他北院都承旨一職。
北院都承旨位於籤書北樞密院事下,掌傳達皇帝旨意,持詔宣問等事,佐理樞密院日常事務,位尊而清閒,算是升了官。
但現在的遼國朝廷早就殘破到搭不起基本的架子了,皇帝親自掌兵,很多時候聖旨直接下到一線,這個北院都承旨便成了徹底的閒職。
顯然,經歷接連的打擊和挫折後,耶律延禧用人的手腕早非當年可比。
手握重兵還別有用心的耶律大石迴歸僅半個多月,便被天祚帝輕易剝奪了兵權。
而從“鎮國”和“都承旨”兩個稱呼,也能輕易分辨出誰是耶律大石的心腹,誰又是天祚帝安排的眼線。
耶律大石不動聲色地對兩名護衛吩咐道:
“你們去尋蕭乙薛、坡裡括來,我有事要跟他們講。”
“是!”
護衛退出了軍帳,腳步聲逐漸遠去。
耶律湧霄躡手躡腳地走到門口,輕輕掀開帳簾一角,探頭出去望了一圈,才縮回頭來,朝耶律大石點了點頭。
耶律大石當即走近帳門,以方便邊講話邊觀察帳外的情況。
不怪二人如此謹慎,天祚帝以耶律大石敵後作戰經驗豐富為由,命其人統兵一千二百人,準備進入中京道騷擾金軍後方,擺明了就是沒安好心。
相對於去年帶著北遼小朝廷和幾百人去上京道發展,這一千二百人實際上已經很多了。
只是,打仗要是拋開客觀條件單獨比兵力多少,紙上談兵都不能這麼談。
去年耶律大石帶的人雖少,但都是經過了國滅考驗不願投降的死硬份子,離開大同控制之前又進行了幾個月的集中訓練,凝聚力戰鬥力都有一定的保障。
且彼時金軍主力正在西京道追擊天祚帝,後方極度空虛,剛剛亡國的遼人也非常不適應野蠻的金國統治,等等。
諸多客觀因素綜合,才使得耶律大石和阿息保等人能在上京道和中京道攪風攪雨。
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現在這些客觀條件已經不存在了。
天祚帝給耶律大石的一千二百人也是東拼西湊,戰鬥力完全沒有保障,還安排了殿前都點檢蕭乙薛、西上閣門使坡裡括兩個“監軍”,掣肘耶律大石的行動。
正如耶律湧霄所言,帶著這些人去中京道只能是送死。
時間緊急,容不得磨蹭,再次確認了帳外沒有人後,耶律大石壓低了聲音。
“你覺得該怎麼辦,照直說。”
耶律湧霄單膝跪地,壓低聲音道:
“小人也不知道咱們該怎麼辦,但鎮國是契丹人的英雄,是大遼復國的希望,絕不能這樣死在金人的手裡。”
耶律大石沒有輕易表態,而是盯著僕從的眼睛。
“不,大遼復國的希望是陛下,天祚皇帝才有資格統領大遼子民復國。”
耶律湧霄一把扯開自己的衣襟,露出身上的累累鞭痕。
“小人眼皮淺,不知道皇帝給了我什麼恩惠,只知道自己的性命是主人和鎮國賜給的,主人已經死了,這輩子小人只認鎮國!”
耶律湧霄是個孤兒,名字是自己編的,姓是自己找的,家世連自己都說不清楚,只知道自己是被臨潢府的契丹貴人耶律僧袈奴行獵時從熊窩中撿來的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