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燕京後,徐澤就立即召外部尚書王四和戰部尚書吳用進宮,聽取關於遼、金兩國的最新軍情彙報。

“說下金國招降興中府的具體情況。”

即便出巡在外,國內外的大動向情報外部和監部也必須第一時間送達御前。

其中,金遼兩國最大的動向就是中京道次府興中府於十月二十二日投降金國。

之前得到的情報了二者之間並沒有爆發大戰,儘管知道中京道各府州的戰爭潛力非常有限,但興中府不戰而降仍存在一些疑點。

所以,徐澤張口就問這件事。

“金軍十月中旬拿下建州,在永霸縣打過一仗,並擊敗了興中府派出的五千援軍。因在中京道內地,我們先前沒能打探到相關訊息。”

皇帝出巡在外,金人的動向若明若暗,作為大同耳目的情報系統壓力極大,王四這段時間親自盯著金國這條線,不敢放過任何疑點。

其人這段時間為了分析情報,整個人都清瘦了不少。

“之後,金主才命完顏撒八攜帶聖旨,以眾官職務不變,遷兩成居戶至金源內地為條件招降了興中府。”

徐澤已經對金國對新佔領區的消化能力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並不意外完顏阿骨打以這種方式招降興中府,其人更關心的金軍的擴張方向。

“金軍對興中府的駐軍做了多大調整?”

“具體規模還不清楚,但金人前段時間攻下了宜州,據逃難的遼人講,攻城的金軍只有千餘人。”

因金國的刻意隱瞞,大同對金軍的軍事行動小半靠外部的情報蒐集,大半靠戰部的戰情推演,所以這個問題是由戰部尚書吳用回答。

“結合其他的情報綜合分析,臣等認為金軍在興中府的駐軍應該在三千人左右。”

三千兵馬看起來不少,但用來維持興中府轄下的二州四縣的社會穩定,還要抽出部分人馬用於東線的宜州、海北州、成州等地的擴張,就顯得很少了。

當然,以金軍的戰鬥力,以一兩千金軍驅使更多的新附軍攻打遼國中京道的殘餘州縣並不是太難的事。

但要靠這點人馬拿下有海軍快速支援的同軍錦州防線,卻是想也別想。

看來完顏阿骨打的頭腦還很清醒,並沒有在徐澤南巡期間進行軍事冒險的打算。

“金國上京道的情報確認了多少?”

完顏阿骨打帶兵回師上京道後,就逐步加強了境內管控,情報獲取與傳遞遠上的難度增加了不少,得到的上京道訊息都比較滯後。

“九月份的時候,敵烈部曾反叛遼國意欲自立,隨後被遼軍討平,有說是耶律馬哥帶兵平定的,又有訊息說是耶律大石。”

戰爭中,這種相互矛盾甚至子虛烏有的情報很多,考驗的始終是情報部門的工作能力。

“臣等認為耶律大石出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為之前有訊息說是耶律大石曾率數千人出現在寧州。”

遼國五京道中有不少重複的地名,王四說的這個寧州並非遼東的寧州,其地本為橫帳管寧王放牧之地,在上京臨潢府的東北位置,兩地相距僅三百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