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彼時乃是深夜,牛皋沒有攜帶大炮,直接捐甲衝陣,當場就把劉延慶打懵了。

是以,說來荒唐,雙方打了這麼多仗,宋軍的中高階將領卻還不知道同軍的陣戰究竟有多厲害。

劉光世、姚古、折可求等人便是如此,沒有具體的案例可以參考,就只能以精銳宋軍列陣之後的攻防能力進行上浮,預估同軍的作戰能力和作戰方式。

現在,劉光世終於見到了同軍師一級的大陣,卻恨不得抽自己兩耳刮子。

敵軍的大陣太嚴整了,而且在運動中還能保持基本隊形。

劉光世出身將門,從小就受過很好的軍事常識教育,眼光非常毒辣,僅憑敵人的的隊形,就得出了本部人馬與其對射肯定佔不到便宜的結論。

而且,出城的同軍還攜帶了大炮。

劉光世雖然不清楚這些大炮的具體射程,但剛才的城牆上的大炮打擊馬軍時已經顯露了冰山一角。

可以肯定的是,同軍大炮的射程絕對超過宋軍的弓弩。

如此一來,鄜延路兵馬便尷尬了。

若是站在原地不動,就會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可要是向同軍發起衝鋒,隊形散亂之下,本方的傷亡就大了去。

其實,劉光世很清楚本部有人數優勢,又有快速機動衝擊力強的馬軍,真要不怕傷亡衝上去,未必就不能打敗眼前這支人馬。

甚至,繼續攻下清源縣的可能性也有。

可問題是,鄜延路西軍為什麼要為河東路的利益付出難以承受的巨大傷亡?

就算劉光世自己願意,其人麾下的將士也肯定不會願意。

不然的話,之前出擊的五百馬軍也不會才被打死十三個人就倉惶退了回來。

更何況,這只是同軍的一支人馬,鬼知道他們在城中還有多少兵力。

雙方正打得不可開交時,城中再殺出更多的同軍怎麼辦?

一番慎重考慮後,劉光世選擇了後退,並一直退到己方營寨前,以與清源縣城拉開距離。

若是對方還不知好歹窮追不捨,其人也就只有硬著頭皮與其做一陣了。

好在出城的同軍不敢追來,但也沒有退回去,轉而支援新附軍修復城防設施。

見此情形,折可求也只能將兵馬撤回營中,準備讓將士們吃完午飯,再決定今日要不要繼續攻城。

清源縣城東北面,姚古饒有興趣地看著出城的同軍。

“希晏,你覺得他們是要幹啥?”

“莫不是想趕走咱們?”

“哈哈哈。”

姚古被養子的話逗笑了,己方在這邊的人馬近兩萬,並分據三處佔著有利地形,對方還不到五千人,若真這樣送上來硬碰硬,倒是好事了。

可惜,同軍的統兵官沒這麼蠢,列隊後就不再上前。

姚古也是識貨的,從對方的列陣速度和陣型嚴密程度,很快就得出了這是一支遠比自己麾下更要精銳的兵馬。

“希晏,給你多少人,有信心打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