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雖遠必誅(第2/2頁)
章節報錯
關勝帶領的前鋒兵出衛南後,就迅速拔除了兩國邊境滑州段的城寨烽堡。
面對同軍的犀利炮火和勇猛進攻,宋軍即便依託堅城硬寨,也沒有頑抗的勇氣。
同軍僅用了大半天時間,就推進到了滑州西北門戶白馬縣。
徐澤親臨白馬前線,正準備攻城的同軍將士看到了正乾皇帝的金吾纛旓,當即士氣大漲,山呼萬歲,聲震動數里。
而對面的宋軍見此情形後,果斷開城投降,喜奔美好的未——
咳咳,盡皆垂頭喪氣地向同軍乞降。
這些乞降的宋軍很明智,只提了一點卑微的請求:
不論同軍同意他們繼續當兵吃糧,還是發配到燕雲苦寒之地耕田種地,甚至服苦役築路修河堤都可以,只求戰後不要將他們遣送回趙宋就行。
此戰,宋軍士氣大崩,望風而降,同軍如入無人之境。
蔡京的急奏才傳回東京,教主道君皇帝尚未與臣子們研究出對策,滑州方向就傳來了同軍南下,前線大崩,敵軍已經兵臨韋城城下的緊急軍情。
性格極為強勢的徐澤已經明顯被激怒了,以同軍恐怖的攻堅能力和宋軍見鬼計程車氣,若不能說服徐澤退兵,東京城破將在徐澤一念之間。
到了這個時候,趙佶才想起中書侍郎白時中出使大同後後,向自己彙報的同軍軍勢——軍積如山、連營如海、兵威如雲、大宋危如累卵。
而駐守長垣縣的軍頭种師道卻連番上奏,恬不知恥地保證西軍將士知恥而後勇,求戰心切,一定能擋住賊軍南下,請天子放心云云。
生而富貴的教主道君皇帝確實不知兵,但其人卻深知人心。
趙佶如何不明白,這軍頭哪裡有什麼底氣擋住賊軍?
其人分明是心中沒有底氣,怕自己關鍵時刻跑路而把他陷在了前線,才睜眼說瞎話,忽悠自己留在開封府。
其實,這次趙佶根本就不敢跑。
要是沒有派蔡京和皇太子去濮陽縣談判前,其人興許還有機會逃跑。
現在,皇太子已經被賊軍扣住,其人若是還敢跑,徐澤肯定會立即率軍攻破東京城。
屆時,賊子不管是就勢滅掉大宋,再一路追擊趙佶,還是扶持趙桓上位做傀儡,再全天下通緝趙佶,都不要太簡單。
不管哪種情況,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只要趙佶逃出了東京城,這天下便再沒他什麼事,且下半生將悽苦無比。
徐澤已經明確警告的情況下,其人哪裡還敢再跑?
面對要河東和還是要開封的問題,教主道君皇帝做出了艱難——好吧,其實一點也不艱難的選擇:
全盤同意徐澤的所有意見,誰要是再敢強出頭抗旨不遵,殺無赦!
在滅國的巨大危機面前,趙宋朝廷展現出了極高的行政效率,不到三天的時間就迅速達成同宋兩國河東問題相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