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議幾乎沒有遭到臣子們的反對,除了老生常談的國庫沒錢外,其他的都好說。

不過,這一點難不倒教主道君皇帝,首相魯國公蔡京雖老,理政手段卻越發老辣,無非就是一個加稅而已。

至於再次加稅會不會引起民間動亂?

以趙宋當前的形勢,不加稅就能避免動亂麼?

對朝廷來說,有動亂並不可怕,可怕的只是不能及時控制動亂。

趙宋這幾年連續平定內亂還是有一定成果的。

不僅地方官吏應對動亂的反應速度快了不少,禁軍經過多次平亂,戰鬥力也隱隱有較大幅度提升。

只要錢糧到位,萬事好說。

三個月內,朝廷接連在京城周邊搶築城寨一十八座,並增編六十個京營指揮。

天子還下詔拜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應道軍承宣使种師道為保靜軍節度使,帶五十個西軍指揮入衛開封府長垣縣。

如此以來,開封府的防衛能力大大加強。

其三,聯絡金遼兩國,以求牽制偽同。

早在上次同宋“勘界危機”時,趙宋朝廷就派出了兩批使者由河東路進入遼國朔州北上,嘗試聯絡金遼兩國。

這期間的艱難險阻自不必說,儘管廢了不少周折,但“天命”顯然在趙宋一邊,竟然真讓使者見到了想見的人。

遼帝耶律延禧對趙宋關鍵時刻予以援手深表感謝,但他現在還不願意退入河東兵與大同為敵,只表示待時機合適,會考慮退入河東。

其人倒是邀請趙宋出兵朔州,幫自己趕走西南招討司的金軍。

金國方面,使者見到了金軍都統完顏斜也。

這個女直蠻子對朝廷的錢糧援助計劃興趣非常大,卻沒有明確表態願意出兵,只是一再打聽趙宋的虛實。

諸如趙宋有多少兵馬,戰力比之同軍如何,可否列舉戰例等等,問得使者極為尷尬,只能一再強調本國生過億、雄兵百萬、錢糧如山之類。

另外,完顏斜也還提到了一項關鍵技術——火炮鑄造。

趙宋若想金國出兵,必須先輸送五百名工匠,並轉讓全套火炮鑄造技術。

這次外交行動並沒有實現朝廷最初的計劃,與金遼兩國都沒達成同盟協議。

但成功聯絡上了兩方就是開了一個好頭,還沒有達成協議,只是朝廷開出的價錢不夠而已。

蠻夷嘛,只要拿錢糧砸,總能砸得他們動心。

其四,主動出擊,編練強軍。

與偽同多年的交鋒中,朝廷吃虧最大的地方就是手中沒有強軍,且始終被賊子牽著鼻子走。

痛定思痛,趙佶接受了譚稹的建議,招誘勇悍敢戰的遼地漢兒為軍,據河東各司傳回的訊息,已得雄兵數萬。

趙佶清楚漢兒軍未必能與同軍正面對抗勝,但用來守備河東,牽制偽同軍隊卻是足夠。

有如此多的手段傍身,堂堂大宋豈會再受跳樑小醜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