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澤估計完顏阿骨打這段時間並不是單純的兜圈子。

其人一方面是藉機統合上京道東南諸部,儘量穩住後方形勢,另一方面應該是打探耶律延禧的具體行蹤,務求一擊即中,防止其繼續流竄。

金軍其後的動向也可印證這一點:

八月三日,完顏阿骨打率軍到達鴛鴦泊。

四日後,金軍即在大魚泊差點追上了遼主。

十二日,完顏宗望在石輦鐸大破遼軍,俘獲遼都統蕭特末,耶律延禧再次逃跑。

“金國有沒有通報石輦鐸大戰的具體訊息?”

“有,但不太準確。金人說完顏宗望只有一千人,被兩萬五千遼軍重重圍困,遼主估計是認為金人敗局已定,乃攜妃嬪登山遙觀大戰,被完顏宗望看到,集中兵力向耶律延禧的方向突破,遼主棄師遁逃,帶動遼軍大亂。”

“真真假假啊!”

徐澤並不相信金人的一面之詞,耶律延禧雖然治國無術,但對金國的戰爭卻是韌性十足,能堅持到現在,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冷兵器作戰,再精銳的兵馬陷入重圍也很無力。

兩萬多大軍重重圍困之下,一千金軍就算能脫困,也沒什麼殺傷力了。

而且,耶律延禧身邊的人再少,也有上千護衛,絕不可能就這樣被完顏宗望嚇跑。

金國提供的訊息真真假假,考驗的始終是統帥和參謀人員的情報分析判斷能力。

“說下你的判斷。”

吳用早有準備,立即答道:

“臣認為,金主肯定已經進入西京道,不然的話,以完顏斜也手中的有限兵力,絕不可能對遼軍發起如此規模的連續進攻,金軍至少在短時間內沒有精力再東顧。”

徐澤自然聽出了吳用的言外之意,金軍沒有精力東顧,自然是同軍攻略中京道的大好時機。

但大同能掌握的情報,多半是金人想讓大同知道的訊息。

根據這些嚴重滯後的訊息作判斷,不得不考慮很多風險。

徐澤敲著案几沉思,吳用和王四站在一旁,安靜地等待皇帝做決定。

“武松現在在哪裡?”

“還在隰州。”

迫於大同海軍的持續騷擾,來州節度使田顥、隰州刺史杜師回在兩個月前就向徐澤獻土稱臣了。

但彼時同軍急於集中兵力打通奉聖州,以連線白州和蔚州穩住西線。

因此,徐澤並沒有對兩州進行調整。

直到前些時日騰出了手,其人才命武松率正式入駐來州和隰州。

在同軍的強大兵勢面前,田顥和杜師回沒敢耍花樣,老實交出了手中權力。

但調整兩州官員和整編兵馬都需要時間,為避免牽制過多金軍滅遼程序,徐澤要求武松暫時不要攻取更北面的錦州。

現在,金軍大舉西進,時機已經成熟。

“傳令:渤海艦隊配合第二軍北上,拿下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