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吃下的吐出來(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遼國方面,所謂的使者耶律定等人,不過是控制在徐澤手中的傀儡,自然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但耶律大石這段時間練兵小成,在燕京已經有些待不住了,數次請求帶人回西京道尋天祚帝。
徐澤一直在關注這批人,實際上,其人並不看好耶律大石的練兵能力。
現在就放他們回去,起不到任何作用。
天祚帝現在面對的壓力還不夠大,甚至還因堅決抗金凝聚了一些人心。
耶律延禧絕對不會答應耶律大石棄地遁逃的無恥請求,反而會把他帶回去人作為炮灰反擊金軍。
徐澤可不想自己辛苦一場,只為耶律延禧打水漂,這批遼人他並不想多留,但現在就放他們走卻是不可能的。
物盡其用,最起碼也得等到完顏阿骨打帶大軍進入西京道後,再放他們回去攪渾水。
至於趙宋,徐澤的要求就兩點。
其一,關於兩國疆界。
趙宋須得立即再派使者前來燕京,勘定同宋兩國疆界,並以盟約的形式予以確認。
如果趙宋不同意大同的要求,那雙方也不必再談疆界之事,同軍大炮所能覆蓋的位置,皆是大同王朝之領土。
其二,關於瓜分遼國。
大同會同大金共同發表宣告,遼國為同金兩國共同擊敗,其政治遺產也應當為兩國共有。
任何第三方未得到同金兩國同時授權,不得采取煽誘、出兵等非法手段,擅自竊取同金兩國的共同利益。
尚未得手的,趕緊收手;
已經吃下的,立即吐出。
任何敢無視同金共同利益者,皆為兩國之共同敵人,必將遭受同金兩國的嚴厲打擊。
張邦昌滿懷忐忑而來,又揹著更重的包袱回去。
其人貴為宰執,多少知道一些朝廷“收復”朔州的內幕。
譚稹雖然領天子詔令宣撫河東路,但教主道君皇帝催得非常緊,其人根本沒辦法這麼快就整頓河東兵馬並誓師北伐。
而且,趙宋君臣也知道本國與金國事先沒有達成盟約,擅自取地,很容易為日後埋下重大隱患。
因此,所謂的“收復”朔州,實際是譚稹挪用河東兵馬之錢糧,用以招誘朔州守軍易幟。
朝廷的計劃等“取下”朔州之後,再派官員北上聯絡金人,用錢糧“慰問”金軍,以換取金國對朔州、應州等地的轉讓權。
甚至,還能再進一步,請金軍牽制同軍。
但此事畢竟是第二步,成與不成尚未可知。
為防止金國在第一步就翻臉,至張邦昌離京時,朝廷僅向朔州派出了幾名官員,並沒有進駐一兵一卒。
現在,大同和金國明顯穿一條褲子,大宋該怎麼辦?
。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