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開國氣象(第2/3頁)
章節報錯
西面的大同府懷安縣這時已被牛皋拿下,奉聖州東、南、西三面受敵,又在可汗州被張清打散了士氣,再不敢來找同軍的晦氣。
隨後,武松率部進入奉聖州,大軍分兵兩路,開始攻城略地。
武松親率主力,向西攻破礬山縣,再轉向北,連破永興縣和文德縣。
張清率偏師出儒州,由東線向北,攻略望雲和龍門兩縣。
西線武松部雖連破三城,但僅有奉聖州治所——相傳黃帝、蚩尤大戰過的永興縣有過一次較為激烈的戰鬥,守軍堅守了兩天才投降。
退守文德縣的遼軍在同軍將士抵達城下後,有四百餘人不願投降,逃出城後,一路向北,經斷雲嶺、野狐嶺翻過長城,逃入草原。
武松只是派了兩個營的兵馬尾隨其出境,並沒有對其趕盡殺絕。
這兩營兵馬的主要任務,其實是接管桃山、野狐嶺兩個長城要點,
而東線,張清拿下望雲縣後,卻受阻於龍門縣近半個月。
龍門縣有龍門山,其山兩邊石壁對峙,高數百尺,望之若門,因此而得名。
另有經天嶺發源的白嶼河流經龍門山兩壁,這條季節性的河流流量變化極大,當地人傳言“雨則俄頃水逾十仞,晴則清淺可涉”。
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龍門縣成為了塞北控扼之衝要。
守軍堅守不出,同軍的重炮無法展開,也打不到崖頂上的遼軍。
雙方對峙了整整九天,張清組織了多次進攻,均無功而返。
但其人仍堅持尋找不同的進攻部位和破敵方法,以吸引敵軍的注意力。
與此同時,郝思文率領的一千人向東翻越長城,進入中京道境內,再沿黑河北上,又轉向西,出現在龍門縣背後。
守軍被郝思文突襲而大亂,此戰才宣告結束。
而在武松率部進入奉聖州之時,牛皋也正是接管了天成、懷安兩縣。
至此,同舟社將南京道、蔚州、白州和奉聖州連為一體的戰略順利實現。
剩下的主要工作就是穩定諸州社會秩序,進一步鞏固白州以西防線,並抓緊時間修建中山府至白州的道路了。
而中京道沿海諸州也在海軍的持續騷擾下撐不住了,來州節度使田顥、隰州刺史杜師回二人相繼獻土稱臣。
離海岸線較遠,海軍暫時威脅不到的錦州節度使張成都也遣人到覺華島,表達了納土的意向。
但其人藉口錦州乃是抗金第一線,守備壓力大,這幾年戰損嚴重,亟待補充,並開出了一大串錢糧和甲械需求單。
這傢伙顯然是把同舟社當成了人傻錢多的大肥豬,趁亂佔便宜,倒是打得好主意,可惜找錯了物件。
以徐澤的秉性,錦州如此重要的位置,只要拿下,必然是納入同舟社直轄,絕不允許任何形式的討價還價。
不過,同舟社已經拿下燕、平及半個雲州,吃得夠飽,必須集中精力鞏固已有地盤,暫時不宜再將手伸到錦州這麼遠。
更主要的是,當下的主基調也是聯金滅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