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控制了大同府,他們又屬於金國。

至於同舟社來了,就得狠狠地打!

牛皋自然不會在戰前向這些無主之城派什麼使者勸降給自己找不痛快,管他屬於哪一國,同舟社打下來了就屬於同舟社。

其人率大軍渡過桑乾河後,就直奔永寧城下,直接攻城。

蔚州至大同府的道路狀況很差,為達成攻擊突然性,第一軍並沒有攜帶山路上行進緩慢的火炮。

但只憑著弓弩壓制,突擊營也輕易攀上了城牆。

永寧縣被金遼雙方兩次抽兵,兵力少、士氣低,象徵性地抵抗了一會,戰死不到二十個人,守軍便器械投降了。

弘州僅有兩縣,治所永寧縣已經投降,位於永寧縣以東六十餘里,緊挨蔚州邊界的順聖縣更沒有堅持下去的理由。

歐鵬率領的三個營同軍剛剛抵達順聖城下,守軍便開啟了城門投降了。

牛皋不動則已,一旦確認出兵,步子就邁得極大。

其人親自督軍攻打永寧縣的同時,便命蕭近海率兩營騎兵直奔永寧縣西北約八十里處的長青縣。

長青直到納入遼國治下才開始設縣治官,但其地的歷史卻能追朔到千年以前。

秦漢時,長青縣之地名為白登臺。

匈奴冒頓單于統騎兵三十餘萬圍漢高祖劉邦於白登七日的故事,即發生在此處。

長青縣在大同府治所大同縣城東北一百一十里,北面有東西走向的羊河和長城兩重障礙,與永寧縣南面同樣東西走向的桑乾河構成了一道夾谷。

很明顯,這裡又是一處戰略要地。

永寧縣與長青縣一南一北,共同構成了大同府城的東面門鑰。

同舟社拿下蔚州後,就已經將河北路與原屬遼國的南京道和西京道蔚州連成了一片,要是再牢牢掌控了這兩縣,金軍就算再次攻下大同府,也別想輕易向東面拓展了。

牛皋的命令很果斷,蕭近海的行動也非常及時。

騎兵營剛剛進入長青縣十里範圍,前出的斥候就趕了回來。

“師正,我們在青坡發現了金軍的行蹤。”

蕭近海聽著彙報,繼續馳馬,並沒有停下來。

這批斥候的任務是監控大同方向的金軍,他們既然發現了金軍已經出動,不用問就知道,對方的目標肯定是長青縣。

“呵呵,這不巧了麼,金軍有多少人?騎兵還是步兵?”

“大概有一個謀克的金人騎兵,帶著一千多僕從步兵,總數差不多有兩千人。”

同軍精銳的斥候小隊配備有望遠鏡,大部分時候能比敵人更早發現對方。

但雙方皆在行軍中,斥候發現敵軍並返回軍中彙報軍情的過程中,敵軍也一直在運動。

並不存在隨時能掌控敵方軍隊實時位置的情況,雙方距離多少裡之類的資訊主要靠斥候和將領自己推測。

蕭近海早就將大同府周邊的地圖牢牢記在了腦子裡,稍一思索,就推算出了金軍大概多久能趕到長青縣。

“加速!我們到長青縣城中等金人!”

“駕——”

好馬難求,能夠作戰的好馬更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