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帶這批“頑固派”去追隨天祚帝,還是蕭德妃自己主動提出來的。

其人從徐澤既不屠殺前朝貴胄又要集中管控的行為中看出了端倪,知道這位梟雄是在邀買人心,為的是儘快穩定燕京形勢。

但以徐澤的梟雄本性,絕不可能在燕京穩定後,還留著他們這些契丹貴族。

如其留下來被羞辱和屠殺,還不如主動提出離開。

蕭德妃應該知道以耶律延禧的心性,作為耶律淳的偽皇后,她有極大可能會處死。

但為了家族和族人,其人仍然願意去面對天祚帝的怒火和懲罰,也是個奇女子。

徐澤藉口為失國的天祚帝主持正義而出兵時,就想好了對大遼逆臣們的處理辦法。

送這些遼國舊貴族去見耶律延禧,就能順勢他們手中掌握的土地和人口等資源化為國有,還不用髒了自己的手。

其人原本屬意的人選是耶律大石,蕭德妃能主動站出來當然更好。

但帶著這麼多人穿越被金人控制的佔領區,卻是一件艱鉅的任務。

金軍正氣勢如虹,打得耶律延禧東躲西竄,處在西京道的遼人想找到自己的皇帝都要靠運氣。

現在就放他們走,有很大機率會在盲目尋找天祚帝的途中就被金人俘獲。

所以,必須緩一緩,等到西京形勢明朗後再安排。

耶律大石當日與徐澤深談後,雖然還對後者的話仍持謹慎懷疑態度,但看到了大遼存續的希望,總算破解了心魔。

徐澤放他走,是有條件的。

契丹人要放棄傳統治理區域,主動西遷,同舟社則出面“說服”金人放棄對契丹人的窮追猛打。

為了保證耶律大石有說服天祚帝的資本,同舟社還會有軍事給予其人援助。

徐澤對大遼宗室、百官限定三個月勞役刑期,大有深意。

其一,對這些人進行勞動改造,讓他們見識同舟社的專政鐵拳,知道世上還有比直接殺頭更有“意義”的刑罰。

其二,掩護耶律大石對遼軍的整訓行動。

三個月的時間,基本夠耶律大石掌控這支僅剩幾百人的軍隊,並使之恢復可以作戰計程車氣。

然後以這些人作為骨幹,一路招降納叛,可以在金人統治薄弱的西京道聚集上萬兵馬,足夠其人在極西之地站穩腳跟了。

其三,透過潛移默化的教育改造,在這些人心中種下同舟社的文明火種。

徐澤又不是國際主義戰士,當然不可能真的無私幫助遼人。

他願意放這些人離開,表面是放耶律大石等人一條生路。

真正的原因是同舟社暫時還無力開拓西域,先讓這些深受漢化的契丹人去探探路,總比將他們一股腦全部殺掉更有價值。

至於耶律大石會不會反噬,與金人聯合對付同舟社?

徐澤並不擔心這一點。

遼陽府的完顏斡魯被自己手把手地教了那麼久,可敢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