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混亂的戰鬥(第1/3頁)
章節報錯
轟隆隆隆隆——
如悶雷般又不似悶雷的奇怪聲響傳到遼軍北面大營時,兵卒們還在罵咧咧地啃著又冷又硬的乾糧,不少人下意識地看向南邊的天空。
天上確實有烏雲在聚集,看起來似乎要下雨的樣子,但之前並沒有見到閃電。
而且,這聲音也不似正常的滾雷聲,比滾雷持續的時間更長。
仔細去聽的話,還能分辨這聲音不止一個,其中應該夾在著很多雷聲,也不似來自天上。
剛剛巡完營回到帳中,正啃肉乾充飢的蕭幹突然意識到了什麼,驚得當即站起,吐掉口中的肉乾。
“傳令!全軍集結,準備出戰!”
玉河縣西,同軍預定渡河點。
同軍佔領良鄉縣之前,遼軍就破壞了這裡的渡口。
昨日,蕭幹又命民軍在這裡緊急設定了一批拒馬和鹿柴、陷阱等障礙,以期阻止同軍快速渡河。
強渡不是偷渡,桑乾河西岸的同舟社大軍雲集,動靜很大,根本就瞞不住東岸時刻在監控的遼人。
蕭幹昨日在民軍大營中留了部分兵馬,以應對緊急情況。
這些遼軍是首批禦敵部隊,強調一個“快”字。
只有快速抵達岸邊,將敵人困死在剛剛登陸的河灘,才能為後面的民軍創造阻敵的機會。
早在同軍重炮營進入陣地的時候,岸邊留守的遼軍探馬就發出了訊號。
這部分留守遼軍便立即根據預案集結,迅速衝出營寨,推著昨晚就留在營外的盾車,欲要將剛剛渡河的敵軍趕下河。
選鋒將小船推入水中,重炮營的第一輪炮擊便開始後,十里外蕭幹聽到的悶雷聲正是來自這次炮擊。
炮擊的目標卻不是東面正在靠近的遼軍應急人馬,而是昨日佈置在河灘上拒馬和鹿柴等防禦工事。
尤其是拒馬,異常笨重,多是以直徑近二尺的大圓木為橫杆,鑿出十字孔,然後安上數根近丈長的削尖木杆。
鬆軟的河灘上,剛剛搶灘成功的選鋒若是花費氣力挪動這些沉重且雜亂的大傢伙,無疑會被即將趕來的遼軍當成活靶子。
可在重炮營的火力摧殘下,遼人費勁心神設定的障礙仿若幼兒的積木被成人粗暴踢散,一時間斷木、砂石、塵土亂飛。
見到河灘恐怖的場景,剛出大營的準備阻敵的遼軍膽顫心搖,將官反覆催促才敢上前——這種非人力可以抗拒的偉力對士氣的打擊太大了。
其實,拒馬、鹿柴等物中間有很大的空隙,單門的火炮很難命中要害,但同舟社在西岸陣地上佈置的火炮何止數門?
實際上,首輪炮擊只動用了一百門輪射——僅接近陣地上所有火炮的三分之一。
不算太寬的登陸點,層層疊疊的障礙,也用不上太多的火炮。
戰爭是最好的軍事技術孵化器和試驗場,應戰爭的需要,同舟社在火炮研製成功後,與之相關的技、戰術和科技也一直在飛速發展。
首先是火炮鑄造技術本身有了長足的進步。
從蛤蜊島火炮定型到現在,已經過了去五年多,同軍大規模列裝火炮也有四年多的時間,這麼長時間過去,趙宋憑藉著有限的情報都鼓搗出了自己的火炮。
在凌振、湯隆等人的努力下,同舟社鍊鐵、鑄炮技術接連攻克難關,鑄造的火炮效能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