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遲來的醒悟(第2/3頁)
章節報錯
畢竟,同舟社和金國不一樣,金國幹不好的事情,同舟社能幹得好。
同舟社基本盤更大,治政人才儲備更充足,擴張手段也要更豐富。
實際上,石秀尚在金人護送下前往會寧府的途中時,同舟社海軍就已經根據社首的命令,登陸並攻下了中京道遷州,截斷了平州進入中京道的通道。
在同一天,平州遼興軍偽節度使張覺也終於認清了形勢,並趕在武松限定時間的最後半天,前往義豐縣出降。
亂世是普通百姓的末日,卻也是英雄豪傑大展拳腳的舞臺。
可惜,本有可能成為英雄豪傑的張覺,卻沒有選好開局地點,遇到了肚量極小軍力還極強的徐澤,悲哀的成為了強者臥榻之側的酣睡蟲。
投降後,張覺的黨羽李石被徐澤錄用,授以知復連州事遼東,原知復連州事蒲離卜擬遷知蔚州。
高黨暫時安置在武松軍中,協助同軍接收平州軍政。
而張覺則被武松遣人送往燕京拜見社首。
沒人知道徐澤跟張覺講了什麼,但張覺隨後被徐澤錄用,安置到了秘書室。
隨後,平州張氏請示同舟社後,遷徙到了河北路河間府置業。
之後的數年時間內,燕雲之地的大族南遷,南朝大族北遷逐漸成為了一時潮流。
南、北兩地的很多大族在國家重新歸於統一的程序中,放棄根植多年的土地,主動遷徙的現象非常少見,後世將這一潮流稱作“南北易姓”。
客觀地講,“南北易姓”極大加快了對立近兩百年的兩地民眾交流速度,為新王朝的穩定做出了重大貢獻,受到不少後世專家學者的讚頌。
陰陽分兩面,世間事是相互關聯的。
當同舟社和金國為瓜分遼國政治遺產而明爭暗鬥的時候,被瓜分者遼國的皇帝卻還在自己的國土上亡命奔逃。
金軍大舉西進,都統完顏斜也率軍出青嶺,副都統完顏宗翰兵出瓢嶺。
大軍目標直指遼國鴛鴦泊捺缽,南北並進,以夾擊逃亡中的遼帝。
三月初三日,遼帝耶律延禧得知金軍即將進擊嶺西,丟下前段時日倉促聚集的臣子,率兵倉惶逃往西京白水濼。
三月初七日,鴛鴦泊遼國留守官員群牧使謨魯斡率部降金,並向完顏宗翰透露了遼帝逃跑的去向。
三月初十日,完顏宗翰率輕騎追擊至白水濼,卻撲了一個空,僅繳獲遼帝未能及時帶走的財貨寶物。
早在一日前,耶律延禧就憑著自己超強的危險感知能力,提前出逃,再次轉進到了女古底倉。
三月十二日,金國大軍轉向攻擊西京大同府。
三日後,大同府陷落,西京守軍投降。
隨後,完顏希尹奉命繼續追擊遼主至乙室部,竟然又一次撲空。
經歷了多年的戰爭洗禮,耶律延禧也覺醒了超強的戰鬥天賦,在不是什麼都不懂的戰術小白。
金軍兵分多路,試圖包抄遼帝的行動一再失敗,愣是讓耶律延禧多次趕在金軍追上自己之前溜之大吉。
面對當世轉進技術絕頂高手耶律延禧,完顏斜也、宗翰等人速戰速決,抓住遼帝即回身解決南京道問題的戰略,實際上已經宣告破產。
不僅如此,金軍快速進軍只攻城略地,卻不能有效治理的問題開始顯現。
三月二十一日,本已經投降金人的西京守軍受皇帝耶律延禧百折不撓的勇氣感染,據城叛亂,切斷了金軍繼續西進的補給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