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率軍快速突擊,幾日時間拿下了這麼多的城池,打仗的確可以用一個“猛”子形容。

但猛則猛矣,隱患卻極大。

金軍打到澤州後,完顏斜也還想繼續率軍向南突進,卻被副都統完顏宗翰勸住。

不能再向南打了!

南面燕山和長城阻擋,易守難攻,大軍戰線拉長,也很容易出意外。

宗翰身為堂兄和副都統,只是隨口提了一句,沒有再多說,但完顏斜也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關節:大軍進展太快,已經有危險了。

從臨潢府至降聖州這截尚好,但由降聖州至高州,再到大定府,最後至澤州,幾乎是一條由北到南的“<”型折線。

這條折線長達近千里,並且兩翼的的松山州、武安州、建州、利州、歸化州、北安州和興中府等地的遼軍都還沒有投降,很容易將戰線過長的金軍攔腰截斷。

好在遼人這些年已經被金國打破了膽,就憑散落這些地方有限的遼軍,即便敢於出城突襲,金軍也能輕易擊敗他們。

但另一個問題,卻不容忽視。

多年的戰爭早就耗盡了遼國的民力,草原上已經極難看到成群的牛羊,而各州縣城池中的糧草積蓄更是所剩無幾。

即便是遼國五京之一的中京大定府,出城跪迎金軍的遼國降官降將氣色稍為好一點,但也有一些人衣衫單薄破舊。

而被收編的遼軍則大半面色蠟黃。

並不是驚嚇所致,純粹就是長期營養不良的結果。

所以,完顏斜也雖然統軍接連破城,但在這些城中取得的補給卻非常有限,並不足以維持金軍全軍繼續進攻。

甚至,還因為補給線拉長,導致後面的糧草轉運困難度直線上升。

實際上,剛剛取得的這些城中並不是真的沒有一點糧食。

只要金軍狠下心來屠掉部分遼人,籌集大軍繼續進攻的糧草並不是太難的事,女直人起兵之初,這種事也沒少做過。

但現在畢竟不是早年,要取代契丹人坐天下的女直人早就不是剛出山的蠻子了,在同舟社身上他們學到了治天下和打天下的本質不同,再不如當年那般肆意妄為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凋敝至極的民生和極少的軍儲,搭配快速潰逃的守軍以及寬廣的戰略縱深,遼人竟然不經意間完成了對金軍的“堅壁清野”。

就在一個月前,皇帝下達出征詔書時,特意提醒了統兵的完顏斜也一大堆話。

到了這個時候,完顏斜也再想起皇兄的詔書,才知道皇帝的話句句都有深意,都很有針對性,阿骨打肯定早就猜到了自己會遇到現在的局面。

“……糧餉一定要跟上去,不要驚擾投降服從的人,不要放縱兵士去俘虜搶掠……”

金軍長達千里的糧道處處都是漏洞,隨便哪個城的遼軍只要敢於出城,不需要太多,有一兩千人就行,就能讓撒在中京道各地的金人受到極大的威脅。

完顏斜也的指揮作戰天賦確實不是能和完顏阿骨打比,統帥大軍的經驗也嚴重不足,但其人並不是什麼都不懂只知道一味猛攻的蠻子。

意識到自己之前犯了輕率冒進的大忌後,完顏斜也方才知道出兵前,皇兄在詔書中苦口婆心教導自己的深刻用意。

一人計短,眾人計長。

皇兄阿骨打既然講了“要慎重對待戰事,選擇採用好的計謀”,那就召集經驗豐富會打仗的副都統,也就是完顏斜也自己的堂兄弟和侄子們商議對策吧。

完顏烏古乃的子孫們聚在一起合計了小半日,幫助主帥完顏斜也拿定了注意,主要有三點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