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北伐!北伐!(第2/3頁)
章節報錯
強漢的公主和親、盛唐的渭水之盟、弱宋的年供歲幣,都只是形式上的東西。
究其本質,始終是弱者必須服從強者。
只有先服從強者,才能有機會在暗中積蓄力量打翻身仗。
相對於“文明守序”,簽訂了盟約就再沒有南下的遼國,更早時期的匈奴、突厥等遊牧政權顯然更加野蠻,從來就不守什麼盟約。
而且,相對於澶淵之盟的屈辱,歷史上的漢、唐曾經遭受過的屈辱也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劉邦死後,匈奴單于冒頓寫信給大漢攝政太后呂雉:
孤憤之君,生於沮澤,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憤,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冒頓的信總結為一句話:俺孤你寡,都無聊,快來陪俺睡吧!
面對匈奴蠻子赤裸裸地調戲,陰狠無比的呂太后也只能老實回信:
年老色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汚。鄙邑無罪,宜在見赦。
隨國書送給匈奴的,還有兩輛車、兩匹駿馬、美女及其金銀珠寶等。
至少以華夏正朔自居的契丹人做不出宋仁宗死後,要求守寡的太后劉娥陪睡的荒唐事。
相對於匈奴、突厥施加給漢、唐的屈辱,遼、宋兩國還真能勉強稱得上“平等”關係。
唐、漢都是靠著該低頭時就低頭的務實行動,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時間,最終一舉成功翻盤,絲毫不影響這兩個朝代“強”“盛”的歷史定位。
而更早時期臥薪嚐膽的勾踐,也靠著“三千越甲可吞吳”的事蹟為後人銘記。
至於其人嘗糞問疾的隱忍,以及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涼薄,則被世人選擇性地遺忘了。
漢、唐與越國翻盤的歷史,很生動地註釋了華夏人的血脈基因:
暫時弱小不是罪,
遭受失敗也不是問題,
再多的屈辱同樣能夠忍受,
但!
只要有仇,就一定要復仇!
今日能報今日報!
今日未報明日報!
明日未報此生報!
此生未報來生報!
父仇未報兒子報!
兒子未報孫子報!
孫子未報曾孫報!
曾孫未報玄孫報!
玄孫未報來孫報!
來孫未報弟孫報!
……
正所謂“王道復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猶可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