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完全亂套(第2/2頁)
章節報錯
實際上,這一戰打到現在,已經徹底脫離了最初的戰略規劃。
戰前,徐澤制定的同舟社擴張計劃,大略分為三步:
第一步,紅五營起兵,佔領萊州即墨、萊陽兩縣。
為免受戰亂波及轄區,登州第二將“被迫”出兵平亂。
大戰後,同舟社大軍“損傷”嚴重,不得不退回之罘灣休整。
第一步只存在於戰報和奏章上,並沒有實際的兵力損耗,只是為了以此戰果吸引朝廷的注意。
推動朝廷啟動平亂計劃,並調西軍精銳入京東東路,以蕩平“兩敗俱傷”的“紅五營”和同舟社,徹底解除京東隱患。
第二步,等朝廷啟動平亂計劃,周邊各路、州大軍調動後,“紅五營”再出山,並施展“分身術”。
始終以少量兵力示人,誘導朝廷作出錯誤判斷,妄圖圍追堵截紅五營。
“紅五營”則在“高強度連續運動中”,將調動後出現防禦縫隙的京東東路禁軍挨個修理一遍,
務必要達到京東路禁軍以後聽到“紅五營”之名,腿就哆嗦程度。
第三步,待平亂西軍倉促到位,“紅五營”再施展“合體術”。
以超越朝廷想象的兵力,一舉吃掉大宋朝廷最信賴的力量,實力暴增。
且只要這部西軍被吃掉,朝廷短時內將再難抽出大軍平亂。
而本就矛盾深重的江南、兩淮等地,也會因為京東路的大戰鼓舞,趁機搞事。
至此時,大宋烽煙四起,靠朝廷本身的力量,已經很難在短期內平定叛亂了。
同舟社則趁機“休整結束”,西出萊州——
痛擊破壞大宋社會穩定的亂賊!
嗯,沒錯!
在最初的計劃中,同舟社扮演的就是救天下於水火的英雄形象。
儘管要擴張,要在大宋的身上割肉,但徐澤並不想現在這麼早就舉反旗。
同舟社一直是救民於水火的同舟社,以前是,現在是,將來還是!
可惜,如此完美的計劃的,卻熙河經略使劉法這個坑貨給破壞掉了,
不僅趙佶、童貫二人心裡將誤事的劉法罵了一遍又一遍,徐澤也是對其人惱火得要死!
只存在於戰報中烽煙遍地的萊州還好說,生產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甚至由於同舟社接管統治,共建會組織全力發揮作用後,萊州今年的秋糧收成預計還要再增加。
但處於戰火中的密、濰、青、沂等州,無論“紅五營”如何穩定人心,效果都有限。
其畢竟還是頂著“賊軍”的帽子,百姓難以信任,生產自然會受到影響。
要知道,在徐某人心裡,一經同舟社染指,這些地方就不可能再真正迴歸朝廷治下了。
既然是自己的地盤,其人當然希望大戰的時間越短越好。
早點結束戰爭,才能早點恢復正常生產,才能為同舟社日後的經營提供民政支援。
但這場戰爭何時結束,卻不以徐澤的意志為轉移。
現在的情況是,因為童貫的一箭三雕之妙計,導致劉法撂挑子,
西軍比預定時間晚大半個月才能進場,京東路的局勢也徹底脫離了最初的計劃,
刀子磨快,開水燒好,待宰的肥豬卻沒有來,這個年還過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