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剪除叛賊徐澤(第2/2頁)
章節報錯
遇到逆風之局,投降都來不及,基本就是比誰跑得快。
就算李子義此賊善於蠱惑人心,有些小手段,最多也就畫符唸咒的鬼把戲。
此類手段,蠱惑無知百姓確實好使。
戰鬥前念一些刀槍不入之類的咒語糊弄人,有時候還真能收穫奇功。
但只要戰敗一次,死了很多人,謊言自破。
就再不能以此掌控人心,戰鬥力一落千丈是,甚至頭領本身都有會被人裹挾。
但真假如何不論,若是登州第二將真有這麼大的戰損,絕對是件大好事。
似乎可以藉助此事,一舉解決登州第二將的問題。
門下侍郎薛昂便提議,不要批准徐澤回防駐地的請求,
並立即調動精銳軍隊入登、萊兩地,“協助”登州第二將“繼續剿匪”。
針對這個提議,知兵的童貫心中其實有些忐忑。
此時的軍隊,能夠承受的戰損,通常為十之一二,再多就要潰敗了。
只有強軍硬旅,或者守城戰、突圍戰等特殊時機,方可能承受更重的戰損。
登州第二將戰損十之三四,仍能不潰,絕對當得起強軍之譽。
以其人對徐澤的瞭解,這娃娃雖然有賭性,打仗也敢拼命。
但很少會做吃虧的事,即墨之戰絕不會這麼簡單。
但不解決登州第二將的問題,自己的北伐大業就會受到影響。
不比其餘大臣,在西軍待了十幾年的童樞密使,太瞭解大宋這些丘八了,稍微有點實力就翹尾巴,
像登州第二將這種“私軍”性質的存在,真正上了戰場,自己根本就調不動。
徐澤要是跟西軍主力搶功勞還算好,平滅遼國這麼大的功勞,分一點出去也不是不能接受。
就怕這小鬼瞎搗蛋,打亂了作戰計劃,壞了大局才是真麻煩。
出於北伐大業考慮,童貫沒有發表意見,算是預設了此事。
趙佶最初是怕徐澤賴在萊州不走,現在見真有機會解決登州第二將的問題,心中也是火熱,當即便拍板定下此事。
數日後,朝廷詔令送達京東東路。
其一,登州第二將血戰有功,重賞!
所部武將皆轉官一階,士卒每人賞錢百千,有戰功者,核實後另賞。
其二,剿滅臥牛山賊人未竟全功,當再接再厲。
所有剿匪兵馬不得撤回,登州第二將原地休整,等待朝廷援軍。
其三,密州、濰州各出一半禁軍,速速剿除臥牛山殘賊。
密州兵馬從膠西出發,由西向東,濰州兵馬先入萊州即墨,再由東向西,
兩部限定於四月十六日,同時向臥牛山賊人發起攻擊。
這一系列的詔令,涉及到多州兵馬調動,
正常情況下,應該指定帥臣在前線統籌大局並督戰,
但當前最主要的是穩住徐澤部,至於山中的殘餘賊寇,派一兩營禁軍就可輕易平滅。
朝廷怕求功心切的帥臣銳意進取,而搞砸了事,把剿匪的真正目標——登州第二將嚇跑。
由是,竟命幾州兵馬各自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