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咱不要臉啦(第3/3頁)
章節報錯
要不怎麼說教主道君皇帝頗有明君之風呢,“察根之誠,不之罪也”。
張根得了皇帝的信重,自然越發來勁。
隨著朝廷投入到艮嶽工程中的錢越來越多,工程量越來越大,
往返於運河之中運送竹木花石的綱船就逐漸不夠用了。
御前人船所便直接拘佔各轉運司直達東京的運糧綱船,以應花石之用。
都是朝廷的船,辦的也是官家的事,別人都不說,偏偏張根這實心眼又為此事上奏,要求封還。
針對這件事,明君趙佶,當然,還是忍了。
進入直臣角色的張根卻越來越過分,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皇帝的忍耐極限,
這次頂風作案,在朝廷缺錢的當口上,上停花石綱之奏,
就連神君降世的教主道君皇帝,如此好修養的明君也受不了,
下詔落其職——咱臉也不要了,就要錢!
半月後,見各地響應還是不甚強烈,天子再下三詔。
其一,知建昌陳並等改建神霄宮不虔及科決道士,詔並勒停。
其二,諸路選漕臣一員,提舉本路神霄宮。
其三,監司、郡守從今以後,必須任滿三年才能替代,並且不得通理。
結合之前的兩條詔令,朝廷的指向已經很明確了——
錢必須收上來,不要想著糊弄一年,離任了就可以萬事大吉。
該建的工程不可能停,神也必須敬,還必須非常虔誠地敬,
辦事不利、瞎扯淡、對神不虔者,盡皆丟官去職,
其餘盡心用力辦事、誠心敬神者,不要怕沒位置,好好幹,前程看得見!
剛剛因上元夜之事,風清氣正一段時日的大宋朝堂,
因為天子接二連三的收錢舉動,又開始鬧騰了。
當然,這麼多年下來,眾人流程早就走熟了——鬧歸鬧,該收的錢不能耽擱。
像張根這種心中沒數,演戲演入了戲的傢伙,已經快絕種了。
朝堂鬧過之後,各監司、郡守堅決擁護朝廷,保證完成“盡地利”目標的表態性奏章也送至東京了。
大宋,還是那個永遠都“不差錢”的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