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難當頭,數次出使同舟社的尚書左丞張邦昌再次臨危受命,北上聯絡叛將徐澤。

其人十天因前騎馬磨爛的大腿剛剛有些好轉,又忍痛跨馬,再次磨出一褲子血。

剛進入滑州境內,就被一隊兵士扣了下來,隨後安排使團住到一間獨立民宅之中。

張邦昌每次到同舟社掌控的地域都會被扣,然後等待徐澤進一步的命令再決定其接下來的行程,其人對這套流程已經習慣,倒是沒有吃驚。

結果這一等,就是整整兩天。

這次可不比去年入京東請徐澤出山平滅方臘之亂,當時的形勢也危急,但和現在相比就沒有可比性了。

如今的形勢下,兩天的時間都足夠改朝換代了,等使團被放出來,是不是要直接拜見新天子?

張邦昌多次提出抗議,要求放自己等人出來去見徐澤。

但看管使團的隊正是個實心眼,從頭至尾就一句話“俺不知道,俺的任務就看著你們”。

眼見出使任務可能會失敗,大宋即將覆亡,張邦昌心憂如焚,因之前連番勞累,大腿上的舊創未愈又添新傷,再加上著急上火,其人竟然直接病倒,高燒不退。

幸好隨徐澤南下的安道全及時趕到,為其施針下藥,才保住了張邦昌的一條性命。

徐澤其實早就到了韋城,得知劉延慶再次逃脫並快速向南進入開封府後,他就趕緊處理完大名府諸事並立即率部南下。

其人之所以要讓張邦昌在韋城等兩天,倒不是為了故意製造緊張氛圍好在與朝廷的談判中獅子大開口,以如今的形勢,同舟社根本用不著這樣。

主要原因是配屬給王稟進京勤王的大名府兵馬行動遲緩,耽誤了時間。

實話說,出兵前,徐澤就對趙宋的弱和爛已經有很深的認識,但真沒想到會爛弱到這種層次。

童貫統率“數十萬”大軍北上,與同軍還沒開打就直接崩潰的操作也太逆天了。

這樣說崩就崩的趙宋,讓意圖“維護穩定”的徐澤萬分無奈。

無能的趙宋必然要退出歷史舞臺,但在其被同舟社取代之前,還得站好最後一班崗,不能隨便撂挑子說崩潰就崩潰。

徐澤好不容易抓住了一個還算忠心王事又有能力的王稟,當然要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現在,讓我們回顧一下平叛統制王稟的英雄事蹟:

王稟受童太師之命前往馬陵道口鎮與徐澤談判,途中發現叛軍異動,果斷改變方向,進入大名城,並說服守軍聽其調遣。

南樂鎮“之戰”,朝廷大軍不戰自潰,同軍抓獲大量俘虜,志得意滿的徐澤無視大名城仍未被攻克的實際,立即分兵南下,意欲威逼東京。

探知這一情況,王稟果斷抓住戰機,率大名府兵馬突襲押送俘虜的同軍後隊,成功解救大部分被俘將士。

隨後,王統制又抓住叛軍南下的空擋,且戰且走,一路南下,突破叛軍數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