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懲罰無信之戰(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一樣,前年的京東大戰,朝廷的戰略是對我們進行圍剿,兵力雖然多,但大半放在周邊封鎖上,真正的機動兵力並不多,而且吃虧在對我們的情況完全不瞭解,一直做出錯誤判斷,又一直在被遠距離調動,拖都拖疲了,從頭至尾就沒有正兒八經打過一仗。”
“這一次,是我們進攻,朝廷防守,由北到南滄州至海州,都要留足兵馬,防止內亂,出兵路線也要防備朝廷攻打側翼,雙方的攻守態勢就調了個。”
季闖很快就想明白了牛皋的話,大方承認道:“是俺想岔了。”
拿下濟南府後,武松的六師一直在濟南府整訓,非常清楚社首早就做好了武力攻取河北東路的準備。
若論時機的話,趁著去年下半年朝廷大軍在兩浙路平叛未歸,直接接管河北東路,造成既定事實,無疑比現在更合適。
但社首回來後,就一直隱忍到現在,顯然有更深的考慮。
考慮清楚其中的細節後,武松詢問道:
“社首,這一戰後,我們要不要建國?”
徐澤反問道:“你的意見呢?”
“屬下認為,在全取河北兩路之前,維持宋臣的身份對我們更有利,也有利於其他路州的穩定。”
徐澤未置可否,接著詢問其他人,諸將一一發言,基本贊成武松的意見。
嚴格地講,這是以同舟社身份與趙宋朝廷的第一次對決。
諸將對這一戰都充滿期待,但已經不似當年北海會議上那般急於封侯拜將了。
經過徐澤這幾年的教導,眾人已經明白,打勝仗和打天下是兩碼事,打天下和治天下更是兩碼事。
以社首的高瞻遠矚,率領同舟社取得天下毫無懸念,但節奏上不能亂。
要想日後長久的富貴,就不能在這事上犯迷糊
眾將考慮的沒錯,這一戰,徐澤還是要手握“大義”,爭取主動。
同舟社自組建自己的軍隊後,就一直以維護天下長治久安為目標。
這幾年,徐澤先後率兵平滅瀘南夷亂、京東李子義之亂和兩浙路方臘之亂,朝廷卻言而無信,做出戰前封官戰後拆路的蠢事。
徐澤就是故意等朝廷兵馬回軍京畿做好戰爭準備才出兵。
之前選擇隱忍,除了不想牽扯朝廷精力,導致兩浙路動亂平定前功盡棄外,還有三點考慮。
其一,與準備充分的趙宋軍隊堂堂正正打一場,向天下正式宣告同舟社勢力的強勢崛起;
其二,透過戰爭勝利,震懾各地守舊勢力,為日後接收各地後的社會改革創造條件。
其三,一戰打滅趙宋的膽氣,確立同舟社主導的同—宋合作新模式。
此戰之後,同舟社無論是否建國,趙宋君臣都要適應一個凌駕於朝廷之上的政權存在,還要努力守好同舟社暫時無法治理的大片國土。
徐澤起身,走向地圖,諸將均起身肅立。
“此戰的目的是逼迫趙宋朝廷認清現實,移交整個河北東路的管轄權,併為之前的無信行為付出代價。”
“主攻方向為大名府,作戰目標是透過以少勝多的陣戰,徹底打滅趙宋軍隊計程車氣,種下‘不可與同舟社敵’的魔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