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頑抗義軍者必懲(第2/2頁)
章節報錯
此消彼長之下,“義軍”攻城略地受到的阻礙便大大增加。
起事之初,只要組織萬餘手握鋤頭棍棒的“義軍”,站在城下喊幾聲官兵就棄守而逃的情況已經不可能再出現了,每一座城池,甚至塢堡,都要拿人命去填。
方七佛便是引六萬“大軍”,將嘉興縣圍了個水洩不通,要是換成兩個月前,守軍見到這麼多敵人,早就跑掉了。
但如今秀州守軍死不投降,知州王子武更是不顧危險,每天都上城鼓舞士氣。
“義軍”缺少攻堅手段,面對這種人力充足的“堅固”城池,勸降、蟻附、衝車等方法用盡,守軍都堅決反擊,便束手無策了。
頓兵堅城,對士氣的打擊極大,而且大軍在外極難約束,每天都有頭目自行帶人離開“籌集糧草”,又不斷有人來投靠聖公。
身為“元帥”,方七佛不僅要承受攻城不利的壓力,還要想辦法維持越來越差的軍紀,每在嘉興城下多待一天,都意味著更大的危險。
“都說說,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元帥發了話,眾頭目七嘴八舌,說了一大堆意見。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集眾人之長,還真找到了破局的辦法。
說來也簡單,方七佛之所以會陷入困境,乃是之前是急於求成,幻想秀州諸縣的官兵和其他州縣一樣不敢抵抗“義軍”,沒有做好長期圍城的準備才陷入被動。
既然取巧不行,那就用笨方法,方七佛結合眾人的建議,對攻城方案作出了調整。
其人除了留下斷絕城中守軍與外界聯絡的必要兵馬外,再將其餘人馬編成六隊,晝夜掘土不停,一面壘土為山,一面以壘土為掩護挖掘地道。
這種戰術,基本是為攻守雙方人數懸殊,守軍又意志堅定時的“標配”戰術,“義軍”人數多的優勢能得到充分發揮,官軍龜縮不出,城破是遲早的事。
但這種戰術也不是沒有風險,主要有兩點:
一是六萬人的大軍人吃馬嚼,後勤保障的壓力極大,好在兩浙路不缺糧,暫時還承擔得起。
二是須得提防朝廷派來的援軍,掘土極耗體力,疲憊的大軍很容易被援軍擊潰。
幸好當前形勢下,朝廷被京東李子義死死牽扯住,根本就派不出援軍。
至於江南各地的援軍,方七佛倒是希望他們能過來,圍城打援,集中優勢消滅官軍的有生力量,可要比一座座城的逐漸拔除要簡單得多。
自各地上戶看清“義軍”的所作所為選擇對立後,方臘收到的江北訊息就越來越少,以至斷絕。
其人只能根據朝廷越開越高的招安條件,做出朝廷大軍被李子義死死拖住無法抽調精銳兵南下的判斷。
決心已定,方七佛對眾頭目宣佈作戰方案,為鼓舞士氣,其人許諾道:
“攻破嘉興後,王子武以下所有狗官全部點天燈,屠城六天不封刀!以後,所有頑抗聖公大軍的城池都要受到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