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不留神就給你捅破天(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也許是因為剛剛遭遇大敗的原因,李子義的語氣遠沒有以往那般猖狂。
其人承認之前誤判了徐澤的能力和同舟社的底蘊,坦然接受自己的確打不過徐澤的現實,“請求”朝廷出面調解二者之間的利益分配。
為了增強“說服力”,李子義威脅說拿下海州只是第一步,若是朝廷不能給出明確答覆,或者繼續支援同舟社反賊進攻本部。
其人將與徐澤講和,主動讓出京東東路,而後,率主力南下擊穿淮南東路直下江南,在那裡再建立穩固的基業。
李子義禍亂京東一年多,從來都沒有把朝廷放在眼裡,此番終於肯“低下頭”,請朝廷為其裁決了,皇帝和重臣們人卻半點高興不起來。
堂堂的大宋朝廷,在自己的國土上,居然要作為“中間人”,調解國內軍頭和賊人的關係,這都是什麼事!
御前會議上,當著皇帝的面,鄭居中沒法再打哈哈了,硬著頭皮提了一個建議:
下旨命徐澤停止攻擊李子義部,並明確劃定二者的勢力範圍,要求李子義從海州退回京東東路。
這個天才般的設想當即引得少宰王黼反駁,罵其人不能為天子分憂,妄為宰執。
王黼時年四十,長得金髮金眼,嘴巴巨大,目光炯炯,頗有口才,善巧言獻媚。
其人崇寧年間進士及第,因何執中推薦而任校書郎,遷左司諫後,上疏論奏何執中的二十條罪狀,以討好蔡京,驟升至翰林學士。
王黼深諳多頭押寶之道,暗地裡又與處處和蔡京作對的鄭居中交好,由此惹惱了蔡京。
去年,京東之亂導致國庫枯竭,國家財用極度困難,蔡京便舉王黼任戶部尚書,想以此找他的麻煩。
後來,參與平叛的京營禁軍返京,沒能如期得到犒賞,便到左藏庫鼓譟鬧事。
危急時刻,王黼親往諸軍營前張貼大榜,保證某月某日犒賞他們,眾人讀榜後都散去了,隨後,其人又將此事報於天子。
蔡京擔心禁軍不穩,不敢再讓王黼留在戶部,遂舉其人為翰林學士承旨。
今年,王黼又任特進、少宰,其人由通議大夫超升八階被任命為宰相,開大宋之先河。
這個時候,王黼突然跳出來和鄭居中作對,手法和當年鄭居中位列宰執後就立即與蔡京作對一個套路。
果然,當皇帝詢問王黼的意見時,其人便以“不熟悉軍務”為由給搪塞了過去。
皮球踢到了年過七十有二的蔡京這裡,公相也沒有好的辦法,但其人縱橫朝堂這麼多年,自不是鄭居中、王黼這等只會拆臺不幹實事的草包可比。
蔡京提出解鈴還須繫鈴人,京東之事的關鍵在於更強勢的一方徐澤,且相比於李子義,徐澤畢竟還是規規矩矩的大宋臣子,行事更講規矩一些,何不派大臣前去先探探其人的口風呢。
這話也就蔡京能說,說是派天使探口風,實際卻是讓天子屈尊降貴,向臣子求饒,等於當面駁天子的面子。
趙佶倒是不在乎這點面子,或者說,在乎了也沒用。
他是真希望自己這個天子可以劃定徐澤和李子義兩個京東東路經略副使的“勢力範圍”,但顯而易見,這兩人都不是好東西,都極不好惹。巘戅奇書網&#戅
不管哪一個獲得優勢地位,都不會輕易放過對方,更不會把朝廷放在眼裡。
弱勢的那一方表面上求朝廷調解,實際卻是要從朝廷這裡找“添頭”,寄希望重新達到勢力平衡。
二者都被困在京東東路時,朝廷還能自己糊弄自己,幻想兩賊相鬥,兩敗俱傷後,朝廷再收拾殘局。
現在全跑出來了,一不留神就給你捅破天,除了舍掉面子不要,還能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