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有盟友還想什麼後路(第2/2頁)
章節報錯
林完退下,徐澤又安排王四來見自己。
“社首。”
“明教那邊有什麼新動靜?”
“還沒有,這半年明教至少又換了兩個護法,應該是為了去年盲動作出的調整,現在他們藏得更深,訊息更難打探了。”
“老狐狸!”
去年同舟社與趙宋京東大戰期間,全國一片躁動,自然少不了深受花石綱之害的江南地區。
明教也密集密串聯,準備起事,導致其最終偃旗息鼓的原因,徐澤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
其一,客觀條件不成熟。
明教的根基主要是受花石綱禍害的江南百姓,但李子義紅五營部推進到徐州,阻斷東南漕運後,江南花石綱實際就停了。
其後,即便恢復了漕運,朝廷也優先運送糧食,反帶著江南的糧價漲了一波。
江南是糧食外銷區,糧價上漲就意味著增收,就意味著生活還有希望。
百姓就是這麼實在,絕望之中看到一點希望就不願鋌而走險。
其二,主觀準備不足。
方臘以明教起家,攤子鋪得很大,看起來非常紅火,但明教一直都沒有掌握自己的武裝,盲目起事,成功的機率太小。
而攤子鋪得太大,起事要做的準備就格外多,拖延的時間也格外長。
其三,目標發生了變化。
徐澤認為方臘是被形勢推著走,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有很明確的奮鬥目標,不然的話,也忍耐不了這麼多年;
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也能得出這個結論,其人經營教派這麼多年,卻始終沒有推進其教派政權化。
既無組織調整,也無人才培養,更無軍隊組建,完全是等著朝廷不斷犯錯誤,以給其創造條件。
京東李子義和淮西樊瑞截然不同的結局,應該是給其人上了生動的一課,讓他的心態有了某種變化。
而部分流落江南的敗兵加入明教,也必然會對該組織產生相應的影響,讓方臘越發意識到自己的不足。
徐澤一直在向江南輸送“趙宋就要完了”的資訊,就是希望方臘能早點起事,以分擔趙宋朝廷對同舟社的關注。
結果,事實證明,指望這躲在暗處慣了的老狐狸,還不如指望行動力更強的樊瑞靠譜。
“朔方之事,趙宋處理的太平靜了,不能就這樣過去。”
徐澤放下明教之事,向王四作出指示。
“不管劉法有無過錯,都改變不了其人為國捐軀的事實,死在戰場上的英靈無人祭奠,反要承受喪師之辱,這世道不對!”
“趙宋無人管這事,我們卻不能坐視,我已經命人在寫悼文,外曹做好準備,隨後在東京、京東西路和江南大力展開宣傳,務必要讓天下人知道此事。”
“為國捐軀的英靈,理應享受應有的榮譽!”
王四跟了徐澤這麼多年,很清楚社首的真實目的,沒有再問。
“明白!”
處理了“南邊”之事,徐澤又將眼光放在“北邊”。
“高藥師和關勝回來沒有?”
二人上個月就到了遼東,趙遹當即向金國傳遞了本方派使的資訊。
完顏阿骨打顯然有所顧慮,磨了好長時間,才通知同舟社使團北上,因此,高藥師等人到現在還沒有回來。
“還沒有,金國去年一整年都在為受封之事跟遼國扯皮,應該是怕我們壞了金國的事。”
“哼!”
徐澤不屑地道:“同舟社的糧食是好吃的?同盟了這麼久,盡磨嘴皮子不幹仗,我要他們做甚!”
“完顏阿骨打也是糊塗,蠻部起家的國家,靠他一個人再怎麼整頓有屁用!蠻子就要發揮蠻子的優勢,接著幹就完了!”
“至於整頓?有好盟友同舟社在,還怕死了沒人幫他整頓金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