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就要改軍制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並不是後世的軍隊才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大宋的軍隊同樣有“三令五申”,而且還頗為嚴格。
一令:觀敵人之謀,視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
二令:聽金鼓,視旌旗,以齊其耳目。
三令:舉斧越,以宜其刑賞。
一申:中賞罰,以一其心。
二申:視分合,以一其途。
三申:晝戰,戒旌旗。
四申:夜戰,聽火鼓。
五申:聽令不恭,視之以斧越
至於執行效果,就是沒效果。
所有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人的問題。
再好的政治路線,不先解決“幹部”這個決定因素都沒用。
因此,北海會議之後,徐澤便軍政兩條線錯開組織輪訓。
諸城軍營,根據兵曹的通知,參加第一批輪訓的軍官已經陸續到達。
這次輪訓的受訓面很廣,不僅各戰兵營營正、副營正、軍法官以及營以上軍官要分批受訓,演出隊、醫護營、工程營等輔助營主官也要一個不落。
應戰爭形勢的需要,同舟社的軍事力量經過多次擴張,早不是兩年前的登州第二將區區兩三千人可比。
不算海東郡兵馬、新安州高麗營,以及未列編保丁,同舟社的兵馬總數就已經超過三萬五千人。
這麼大的攤子,又分散駐紮在宋、遼、高麗三國數地,僅是把這些人集合起來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而且,軍官要參加集訓,各任務分隊的日常戰備、訓練和管理也不能落下,所有這些,都必得提前統籌。
為此,兵曹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擬定了詳細的計劃,並結合軍官調動和部分兵馬調整,統籌安排各地軍官集訓的批次和報到時間,確保社首要求的集訓人員全覆蓋。
第一批參加輪訓的,主要是憲曹系統的軍法官。
楊喜最先到軍營,幫張紹打下手,做了不少事。
參訓的軍法官見到忙進忙出的楊喜,都有些納悶,得知其人已經外放為軍法官更是好奇。
但眾人在他這個社首曾經的“大秘”面前多少有些放不開,生怕言多必失,一不小心就被楊喜直接捅到社首那裡。
倒是康達得知楊喜和自己走上了同一條戰線頗為高興。
楊喜幼年時隨父親楊老實在康家村住過數年,二人曾經都是最底層的窮苦人,物以類聚,從小到大關係一直都不錯。
“喜子,你知不知道——”
康達許是興奮過度,聲音有些大,楊喜趕緊打斷其人。
“達哥,我有字了,‘不憂’——社首賜的!”
“好,俺的不憂老弟!”
康達是個機靈人,知道自己剛才確實有些冒失,立即放低了音量。
“這次集訓,是不是社首親自上課?俺好久都沒聽說社首上過課了,好懷念啊!”
徐澤其實有跟部分官兵上過課,只是沒到康達所在的部隊上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