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到哪裡去(第1/2頁)
章節報錯
徐澤帶人回到軍營時,早飯時間已近。
眾人洗漱完畢,列隊進入飯堂時,發現戰曹曹首吳用帶著幾名參軍,還有代理長史宗澤也帶著社務部一眾曹首,已經候在堂內了。
下一步的社會改革需要多部門協作,與軍官輪訓穿插進行的官員輪訓也需要宗澤等人提前準備。
徐澤公務繁忙,分身乏術,有些重要的大課,他便拉上眾人一起旁聽。
上午的授課,徐澤先講了一個故事——關於一支超越古今的傳奇軍隊故事。
這支軍隊隸屬於類似同舟社,同樣是為了天下大同而努力奮鬥的偉大組織。
這支軍隊並非為了殺人而組建,而是帶著救亡圖存與文明覆興的崇高使命誕生。
這支軍隊既是為了摧毀舊社會而戰,也是建立新秩序而戰。
他們當兵並不是為了錢財,至少,他們得到的錢財完全不夠他們付出的代價;
他們缺衣少食,甚至因為吃不上食鹽而熬很苦還有毒的硝鹽吃,仍能堅持每日“四操三講”;
他們裝備奇缺,人數很少,卻能一再打敗裝備精良、數量龐大的朝廷軍隊。
後來,這支軍隊反“圍剿”失敗,為了擺脫朝廷數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被迫戰略轉移,進行遠征。
在兩年時間內,這支傳奇軍隊進行了近四百次的戰鬥,攻佔七百餘座縣城,翻越了十八座大山,跨過了二十四條大河,走過了荒草地,翻過了大雪山,行程近二萬五千裡。
他們還創造了大雨天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晝夜奔襲近二百四十里,並擊敗倚險而守之敵軍的奇蹟。
講到興起,徐澤還賦詩一首: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社務部眾官員和受訓的學員近皆目瞪口呆,尤其是軍官們,受到的震撼更加強烈。
身在軍中,他們更明白同舟社軍隊的各項極限引數。
同舟社在梁山組建之初,社員們確實吃了一些苦。
但相對於此時的大部分百姓來說,飯管飽,還經常有魚、肉的生活就是過年!
為了這種天天過年的好生活,吃點苦算得了啥?!
何況,所謂的“吃苦”,比起百姓們的日常勞作,也苦不到哪裡去。
後來,之罘灣開港,登州刀魚戰棹巡檢司組建,官兵們的日子過得更是要好得多。
坦白地說,同舟社的軍隊雖然訓練不含糊,憑藉著誕生後屢次擊敗強敵的赫赫戰功,確實有資格傲世已知世界的任何“強軍”。
但這支軍隊從最初組建開始,就是一支注重灌備和保障的武裝。
換句話說,就是從來沒有真正吃過苦的軍隊!
與社首故事中那支拖不垮、打不爛的傳奇軍隊相比,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僅僅是遭遇缺衣少食,吃不上鹽這一點,就能令同舟社的軍隊編制員額大幅縮水,戰鬥力大減。
興許,在社首的人格魅力感召下,還能堅持一段時間,但也僅僅是一段時間而已。
更勿論在這樣的條件下,還可以編制不散,在不斷的戰鬥中,創造遠征二萬五千裡的傳奇。
這也是徐澤堅持認為同舟社先天不足,無法真正完成天下大同的原因之一。
同舟社在他羽翼下規避了很多風險,成長過於順利,且成員構成太複雜了,根本就承擔不起這麼偉大的歷史使命。
“社,社首,‘紅軍’是真的嗎?”
康達舉手,問出了所有人心中想說的話。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