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天下人的天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實際上,同舟社從組建軍隊開始,徐澤就已經在進行這方面的努力,同軍能有強大的戰鬥力,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只是受各種條件制約,沒能將其固化為制度而已。
尤其是同舟社地盤不斷拓展,軍隊多次擴張後,駐地分散,這個傳統便難以維持了。
部隊全靠各級軍官自發的教育,時間長了,肯定要退回其他軍隊的老路。
這也是楊喜等人認為同軍和歷朝出現的強軍,沒有什麼本質區別的原因之一。
這次集訓後,徐澤便指示兵曹釋出軍令,給憲曹系統增加了新的職司。
教化之職,要求組織者有很強的親和力,以做到潤物細無聲;而軍法的嚴肅性,又需要掌軍法之權者公正執法、鐵面無私,二種品質很難在一個人身上做到完美融合。
幸好,同舟社現在尚處在創業階段,軍隊分散駐紮的時間並不長,憑藉著徐澤之前打下的基礎,很多良好的制度還在依靠慣性運轉。
現階段軍法工作要求雖嚴,任務卻不重,讓軍法官們身兼兩職,短期內是可行的。
所以,現行的軍中三曹制度註定只是一個過渡。
在徐澤計劃中,待時機成熟,還要再改革的。
另外,在榮譽教化工作取得階段性時效之前,京東東路各地的駐軍實行輪戍制,以方便徐澤隨時掌控部隊情況。
遼東、高麗等地因為距離更遠,情況更復雜,輪戍的週期更長。
因此,徐澤特意留下了要去這兩地替換待調整軍官的馬擴、楊喜當面交待相關事項,併為他們送行。
“來,這個拿著。”
徐澤交給馬擴和楊喜的,是二人之前的答題。
兩個年輕人都是心思敏感之人,都曾飽嘗人情冷暖,又都有各自的抱負和思想。
不同的是,馬擴來到徐澤身邊後,所接受的一切都背離自己曾受到的教育。
而楊喜離開徐澤後,意識到世界的複雜,擔心同舟社的未來。
集訓中,他們在答題融入了自己很多的思考和迷茫,都很深入,但不適宜隨指導案下發,徐澤特意扣下,並做了長篇點評,單獨交給二人。
“社首?”
兩個年輕人經過這段時間的集訓已經脫胎換骨,但仍有些迷茫,這恰是徐澤欣賞的地方。
這樣的人,改變很難,但只要真正堅定了理想,將很難再被其他人動搖。
人性的複雜其實遠超楊喜和馬擴二人的想象,但對志在開創開前人未有之局面的徐澤來說,根本就不是事。
沒有了複雜的人性,那還叫人類社會?
良性的社會既需要個體犧牲自己的利益以促進社會發展,同時,發展了的社會也要為其成員反饋更豐富的物質文化成果,二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都是沒有思想,指哪就打哪的“機器人”,這樣的社會還有什麼活力?
還要高瞻遠矚,指引方向的人傑做什麼?
有問題就解決問題,思想不統一,那便統一思想。
“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才是社會的真實,改造天下其實就是改造人心,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
“但人心也沒那麼複雜,性相近,習相遠,改變人心先從環境開始,積跬步、小流,終能至千里、成江海。”
“一個人改變不了時代,做得再好,也難逃人亡政息的結局。這天下本就是天下人的天下,最終還是要靠天下人來改變。”
“你們就是種子,就是希望,去吧,天下會在你們手中看到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