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以同舟社成員的駁雜,若是沒有一個英明而強勢的社首行使集中統一的權力,這個組織當初都不可能走出水泊中的梁山。

正如周畀所說,以徐澤的威望,無論宣佈什麼命令,都不需要下屬表態。

趙遹、王進二人同時去職,對同舟社文武官員的震懾非常大。

不僅是因為二人的功勞、能力俱在眾人之上,而且,他們還與社首關係極親。

一個是岳父,一個是師父,都是“半父”,社首說拿掉就拿掉,其他人誰還敢再造次?

不過,此事並非徐澤本意,雖然他的確有整頓同舟社作風的思考,但真沒想過一次性拿掉趙遹和王進兩人。

當日之事,純屬巧合。

二人明白自己關鍵時刻站錯隊,主動請求懲罰,本就是為了同舟社的長遠發展,徐澤也不能因親情而廢公事。

宗澤並不是一個政治嗅覺敏銳的人,其人大量的時間用在琢磨事上,極少琢磨人,才使得仕途始終不順。

當日,宗澤瞭解到社首有建設“大同社會”的遠大理想時,就忘乎所以,激動得渾身顫慄。

但見到趙遹的異常後,才知道此事非同小可,甚至有可能危及同舟社的事業後,

宗澤又冷靜下來,並選擇站到了趙遹一方,勸說社首慎重考慮。

事後,他才想明白其中曲折。

因為自己當時的表態支援,才讓趙遹不得不走——這同樣是為了同舟社的長久和穩定。

經歷此事之後,年近六旬的宗澤再度審視多年的仕途,獲得了很多以往不曾去想的深刻感悟。

比如這件事上,社首沒錯,趙遹沒錯,王進也沒錯,他宗澤同樣沒錯,但一堆的沒錯彙集在一起偏偏有錯誤,就必須有人來承擔這錯誤。

趙遹去遼東了,走之前,推他上來。

宗澤得到了很多人渴盼的“長史”之位,卻沒有感受到名位的力量,而是沉甸甸的責任。

人性的複雜,在於你永遠無法把控其他人的思想,不是你掌握了某種先進理論,或是擁有更高的權位,就能把控一切的。

英傑之所以是英傑,就是哪怕別人都懂的道理,卻只有在他們手裡,才能發揮真正的威力。

同舟社現在的一切來之不易,更高的位子,不僅僅是更大的權力,還有是更多的責任。

社首為了這份責任,同時“驅逐”兩個半父。

黃土已經埋到脖子的宗澤來說,為了這份責任,還能有什麼高傲不能放下?

“社首,下官以為,吏曹職多而權重,當作分解。”

徐澤望了一眼宗澤,長嘆一聲。

“還是不夠解放思想啊!”

宗澤:“?”

“汝霖兄,同舟社現在人才匱乏,處處都要用人,倉促之間哪裡去尋合適的人選,接替這份分解的權責。”

宗澤滿臉羞愧,拱手道:“屬下慚愧!”

徐澤知道宗澤想岔了,不再勉強其人。

“我的意思是說,以同舟社現在的規模和執行模式,你有沒有覺得覺得吏曹成了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