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被命運無情操弄的感覺(第1/2頁)
章節報錯
政和八年的上半年,大宋的國勢如同過山車般的急速狂飆翻轉。
天字第一號反賊李子義從臥牛山起兵開始,便展現了不畏強權、敢為天下先的豪氣。
初次下山,即連下即墨、萊陽兩縣,讓大宋君臣驚出了一身冷汗。
賊勢即將坐大之際,登州第二將果斷出擊萊州,將李子義部打回山中。
旋起旋滅的賊亂,讓絕大部分的人都產生了此賊不過如此的錯覺。
就在大宋君臣以為賊亂已經平定,大宋再次恢復太平盛世時,異變再起。
朝廷對平亂有功的登州第二將的賞賜尚未送至萊州,賊人就再次下山。
時隔不足一月,李子義部賊人的改變極大。
首先是改變進攻方向,避開了東面惹不起的登州,而專心向西發展。
其次是改了戰術,不再滿足於一城一地的攻取,轉而佔領要津,運動中殲滅官軍的有生力量。
最後,還改了名號,自號為“紅五營”,以示其與其他賊人的不同。
其後,兩月內,紅五營接連打殘八個州的官兵,擊穿京東東、西兩路,
還截斷了東南漕運,佔領了自古以來一直為王霸基業的徐州一角。
這段時間,紅五營不僅多次突破朝廷二十餘萬大軍的圍追堵截,還累計擊敗官軍十萬人以上。
朝廷也由最初的進攻變為防守,再由防守變為死守,完全失去了主動性。
眼見紅五營就要擊敗徐州之官軍,再大肆擴張,揮師西進,與大宋主力決戰了。
站在有心人的角度,無論如何看,紅五營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腐朽的大宋王朝掘墓。
但這個突然冒出的山賊勢力太急功近利了,看不到半點長遠的戰略規劃。
紅五營在軍事上打得朝廷抬不起頭,展現了氣吞山河的氣勢。
但在政治上的卻是旋起驟興,沒有一點點底蘊。
這樣的勢力亂天下有餘,安天下不足。
顯然,急劇擴張的紅五營就是為王前驅者,絕不可能笑到最後。
大宋王朝這間破屋被如此莽撞地推倒,只會揚起漫天煙塵,除了讓推屋者灰頭土臉,落個裡外不是人外。
也會讓躲在這棟破屋之下躲避風吹雨打和野獸侵襲的所有人,失去雖不安全卻是唯一的安身之所。
破屋倒下後,將不會是新生,也沒有盛世,神州大地即將迎來軍閥混戰的黑暗末世。
天下劇變在即,風起浪湧,沉渣與金沙俱起。
憂心國運的忠臣義士們預見到了即將來臨的可怕末世,痛心疾首,紛紛聲討李子義的狼子野心,恨不得以身殺賊;
野心家和草頭王們,則歌頌李子義的偉大精神,歡呼著擁抱即將到來的亂世,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天下紛爭之中攪風攪雨。
不由得他們不急,京東兩路的形勢變化之快,超過了所有人認知常識,再不下場,搞不好就會沒桃子可摘了。
王朝精英們一面享受著大宋的悠閒生活和高福利,一面又抱怨這個王朝的腐朽和墮落,散佈著大宋將亡的輕佻言論。
可實際上,他們根本沒有做好迎接新王,改朝換代的思想準備。
更關鍵的是這個驟然興起,極度缺乏人才的紅五營,起事已經半年,卻始終沒有向他們拋來橄欖枝,
這讓歷來為爭霸天下者必定爭奪“人心”的精英們,感受到了被忽視的憤怒。
而紅五營恐怖的戰力,違反常理的急劇膨脹,全新的鬥爭手段都讓他們迷茫,
所有的未知匯聚在一起,便是對新世界的本能恐懼和抗拒。
只是苦於對這個新興勢力缺乏足夠的瞭解,不知其運作機制和缺點命門,
更畏懼其兵鋒無敵,擋者披靡,而不敢選擇對抗,
在大宋朝廷最需要他們的時候,聰明的精英們卻選擇了謹慎觀望。
而佔天下人口絕大多數的貧賤小民,也沒有為“播撒種子和希望”的先驅者歡呼。
因為紅五營從起事之今,表現出的極端剋制,讓他們頗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