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銀樣鑞槍頭(第3/3頁)
章節報錯
莫非是賊人知道箭陣比不了西軍,準備放棄對射,開始突襲?
若是如此,這一戰,還有希望!
賊軍陣中,部分前排的賊人分向兩面,露出他們身後粗重的筒狀兵器,並開始點火。
羅延壽突然想到了之前臨沂城陷落的荒誕傳言,頓時汗毛倒豎。
“合盾!”
這個命令不是出自羅延壽之口,近五千人的大軍,六個大方陣,展開的面積非常大。
統帥只能在大方向上把控戰局,遇到這種突發情況,只能由各自方陣中的將官臨機決斷。
這也是考驗強軍的一個重要指標,倉促組建的烏合之眾不僅是缺訓練,更缺優秀的軍官。
真正上了陣對敵時,能否臨機應變,最主要的還是看指揮軍陣的軍官。
西軍迎著賊軍的軍陣而行,前排的槍盾手不僅身披重甲,還手持著盾牌,以隨時為身後的弓弩手遮擋賊人射來的箭雨。
所謂合盾,自然是前排槍盾手合攏盾牌,遮擋敵軍的投射武器。
合盾後,前排的遮護面積是要略微小於列陣推進的寬度的。
後排的弓弩手也要跟著向中間靠攏,以避免自己暴露在敵軍打擊範圍內。
這個過程很容易造成混亂,但對身經百戰的西軍來說,沒有半點難度。
西軍陣型調整極快,只需要扛住賊人的這波攻擊後,就可以繼續前進,到達預定地域後,再射擊站著不動銀樣鑞槍頭的賊軍;
或者,用密集的箭矢打退隨後發起衝鋒的賊軍。
但,僅僅幾息後,西軍將士們就放棄了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
從同舟社軍陣的角度,能夠看到攜帶著巨大動能的鐵球粗暴地撕開官軍盾陣後,去勢不減,繼續在軍陣中犁出一道道恐怖的血槽。
而處在西軍陣中,倖免於難的官兵,則只看到賊軍陣中十幾門筒狀兵器相繼閃耀火光,
幾乎是瞬間,傳來震耳欲聾的怒吼。
緊接著,便是本方密集陣型的彷彿遭受被彈弓擊中的西瓜。
盾牌碎片,人體殘肢、血肉內臟等等物漫天飛舞。
少數受了傷卻沒有死掉計程車卒,傻傻地看著自己身上殘缺的部分,茫然失神。
更多官兵則在短暫的失神後,一股從腳底直升頂門的顫慄感不受抑制地爆發而出。
不知那個兵士發出一聲喊,打破了這詭異的寧靜,
緊接著,有人丟掉了手中兵刃,轉身,推開還在發呆同袍就往回跑。
陣中有軍官發現這一幕,打算呵斥阻止這些士卒,但手中的刀剛剛舉起,迎上兵士們恐懼與憤怒夾雜的眼神後,卻頹然地落在地上。
兵敗如山倒。
同舟社的火炮還未完成清膛,西軍官兵就已經將後背交給敵人,亡命狂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