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莫大危險(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點表現確實可疑,但他們只是被脅迫者,怎麼可能知道賊人的想法?
吳汝翼又點名詢問武松的意見,武松說以三州軍隊的實力,恐不能真正威脅賊軍的後路,
唯有打通濰、萊,聯絡上還在休整的登州第二將,與其聯手,方能進退自如。
武松這句話意思就是說在座的都不行,要打賊人,還要看登州第二將。
其人張嘴就打了所有人的臉,但關勝、郝思文也支援其人的意見,倒是沒有引起其他人的爭吵。
畢竟,兵兇戰危,賊人表現出的戰鬥力也確實駭人。
上陣殺賊就是提著腦袋賺賞銀的買賣,沒有誰會嫌棄自己的命長。
這些人大打仗本來就不如登州第二將,打李子義這種又兇又狠的賊人更不如。
不行就不行,一個人慫才叫慫,所有人都慫,那不是慫,叫穩重!
吳汝翼雖然難以權衡,但他其實也沒有更多的選擇。
朝廷的詔令催得非常緊,就是要進軍,必須逼得賊軍回身,以緩解徐州和淮陽軍的壓力。
哪怕北面打爛了,只要漕運不失,朝廷就有很多機會,反之,就危險了。
吳汝翼若是停在樂昌縣不動,安穩未必真安穩。
若是小打小鬧,賊人不管北線的官兵,而是繼續向西、南突進,擾亂了漕運正常運轉。
戰後,吳汝翼一個“手握上萬大軍,卻坐視賊人肆掠”的罪責,鐵定是逃不了。
短暫的軍議後,吳轉運使終於定下決心——繼續進軍,拿下北海,再觀戰局變化。
只是,這次進軍的前鋒不是武松,改成了立功心切的杜繼宗。
大敵當前,正是用人之際,身為帥臣,吳汝翼必須平衡各方面的關係。
萬一北海城賊軍的戰鬥意志同樣薄弱,取城非常容易,此戰的大半功勞都給了武松,那其他人的面子也太難看了。
轉運使站的位置很高,對戰功看得很淡的武松自無意見,關勝、郝思文等人也沒什麼想法。
濟南府兵馬是帥臣手中的核心戰力,註定了只能做本隊。
淄州兵馬改為前鋒,青州武松部自然就要殿後了。
吳汝翼還是比較慎重的,他將青州兵馬一分為二,由武松暫時帶一千五百人留守昌樂城,以為大軍保住後路。
剩餘的兵力,則由周通和王聞之帶領,隨大軍本隊行動。
杜繼宗是老行伍,表面粗獷,爭功心切,打起仗來卻是半點也不含糊。
其人行軍中警惕性一直很高,光探馬就撒出去了六批,最遠的離前鋒有二十里。
結果,一路有驚無險。
前鋒本隊還未看到北海縣城,探馬就傳回了賊軍棄城而逃的好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