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敗績(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後,趙遹打探到了此事的來龍去脈,記住了手握重兵不顧蜀地死活的小人童貫。
徐澤率登州營入蜀,振奮人心,整頓敗卒,趙遹才能招撫各部,修整城防,挺過最危急的時刻。
然後,武寧寨一戰,徐澤變戲法般的逼降數千夷人,又連下三囤,整編夷丁和義從,徹底開啟了局面。
手中有兵,心中不慌的老趙又想起了當初童太監令人心寒的操作,君子報仇,也不能太晚。
徐澤提出夷丁整編方案後,趙遹就立即上奏,先重申瀘南前期的危急形勢,再詳盡彙報近期局勢變化,拿出平亂方案,保證年內即可平定夷亂,請天子放心。
趙遹在奏章中大肆吹捧徐澤“將兩營降萬人”的事蹟,感謝天子擇此良將,稱一人可抵兩萬精銳,只差明說蜀地有徐澤在就行,西軍要打大仗,童太尉這麼忙,不用再麻煩他們了。
梓州路走馬承受丁升卿當然也有專奏,他的奏章更詳細,在趙遹講的基礎上,又著重提到了徐澤所獻絕戶計對夷人的變種去根,盛讚依此法可永致瀘南太平,也沒忘彙報徐澤“發明”的新式地圖、沙盤的妙用等。
反正徐澤的優點和功勞盡力的吹,功勞越大,自己作為皇帝剛剛指定的軍前承受,分潤的就越多。
至於絕戶計之類的毒計,會不會讓徐澤在天子心裡留下不好的印象,不該自己考慮,也不能顧慮,自己的職責就決定了必須詳細如實上報一切。
趙佶對比這段時間蜀地來的奏章和急報,心中對瀘南形勢也有了幾分判斷,眼看兩千京東路禁軍入蜀幾月,夷亂便要平滅,而宋夏之戰近一年,頓兵數十萬,空耗錢糧無數,卻數月無功,立時來了氣。
天子遣專使至蘭州,詢問童太尉對夏之戰需不需要增兵,若短期內戰勝夏國確有困難,就不必勉強,穩住陣線慢慢打,朕再命京東路編練二十萬大軍,直接從東路北伐。
童貫嚇著了,很顯然,自己這段時間的表現令官家非常不滿,“編練二十萬大軍”純粹是氣話,但要是對夏國的攻勢遲遲沒有進展,天子另選伐遼統帥也不是沒可能。
被天子逼急了的童太尉只得派信使去催熙河經略使劉法,“西路軍已經修整了大半年,劉太尉是否可以再展虎威,攻略夏人城池?”
劉法一聽就來火,指著信使鼻子就罵:“你他孃的還是不是關西人?現在正是秋高馬肥,咱們不防著夏狗跑過來打草谷,還要送上門去給他們揍?童太尉不懂這些,你就不知道勸?”
信使苦著臉回了蘭州,這回劉法是一句沒罵童太尉,可童貫認清了形勢,自嘲京師幾年的安逸生活,竟然讓自己忘了怎麼對付這幫軍頭,活該!
被天子和劉法上下兩頭擠兌,逼到牆角的童太尉無奈之下,只得命與自己合作了十多年的老搭檔——劉仲武合涇原、鄜延、環慶、秦鳳四路正在休整的禁軍,攻擊夏國臧底河城。
劉仲武一如既往的不講價錢,當即應下此任,倉促調兵出戰,結果遭遇大敗,死者十之四五,西軍團滅三個將,全軍萬餘人戰死。
危急時刻,童太尉再度展現了自己身為統帥的應有擔當——壓下戰敗的事實,不報京師。
經過百年的持續戰爭,西軍早已經形成了一個利益集團,儘管內部紛爭從未斷過,但對外卻是極為團結,影響西軍整體利益的敗績,主帥想瞞,還真能瞞得住,只要錢給到,下面的將校肯定是沒人會亂說。
沒過兩天,夏人挾大勝之威越境,大掠蕭關而去。
“趕跑了”夏人,童貫才有精力危機公關,除了想辦法填補損失的軍隊空額,撫卹戰亡將士家屬,以盡力消除此戰不利影響外,兩件事最為緊要。
第一件,是當初天子詔京東路四個指揮入蜀時,同時要求西軍在合適的時機抽調兩個指揮入蜀平亂,童貫覺得一共六個指揮,才兩千餘人,過於兒戲,頂多是穩住局勢,平亂卻是遠遠不夠,便一直壓著沒派。
但現在徐澤已經在瀘南開啟了局面,眼看決戰在即,再不派兵就說不過了。
不如此,如何向外界展示對夏攻略處於優勢地位,甚至還有餘地支援蜀地平亂?
第二件,自然是想辦法收拾屢次甩臉色,以至於逼得自己冒險出擊,才召此大敗的罪魁禍首——軍頭劉法!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