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地砸在了劉賢妃身上!

政和八年的上元夜,本該普天同慶的大好日子,

卻因為一支突然歪倒的煙花,蒙上了陰霾,

似乎也預示著大宋“政和盛世”的終結。

天子和劉賢妃雙雙受到驚嚇,迅速轉移至宮內,

現場腦子活泛的百姓從這起突發變故中,

嗅到了危險的氣息,趕緊逃離現場。

片刻前還人山人海,喧囂不已的宣德門前廣場,

人群已經散去大半,留下了一地狼藉。

現場維護秩序的皇城司探子和殿前司官兵大眼瞪小眼——

該找那隻替罪羊?

很顯然,那支未固定好的煙花,

不是皇城司探子擺的,就是殿前官兵司擺的,

但辦事牢靠的兩司官兵怎麼可能犯這種低階錯誤!

兩方的人員眼神交流後,迅速得出了第三種可能——

這些煙花被人做了手腳!

現場觀燈的百姓,都有重大嫌疑,一個都不能走!

掌管殿前司兵馬的太尉高俅性子謹慎,擔心激起民變,

而且,殿前司主要負責護駕,

這種事不是他能插手的,其人也不敢下此軍令。

提舉皇城司的楊戩卻是個忠於王命,勇於擔當的臣子,

威脅聖駕的驚天大案,皇城司是有臨機決斷之權的。

而且其人還掌管著發號施令的期門,楊戩當即下令抓捕奸人。

好在現場剩餘的百姓已經很少,一陣雞飛狗跳後,

皇城司成功控制了“意圖作亂的奸人”。

只待宮中訊息傳來,再將這些人移交開封府審查。

沒過多時,宮中訊息傳出。

比楊戩、高俅預料的情況還要糟糕——

天子受到驚嚇,回宮後,就臥榻不起,語無倫次。

劉賢妃動了胎氣,有流產之相,這個時代,流產很有可能就是一屍兩命!

亂子出大了,

光靠眼前被抓的這些倒黴蛋,頂不起這麼大的鍋,

還得再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