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問未上學的原因,對女學還有哪些意見和建議。

李清照只看了一小會,臉上就掛不住了,

僅僅是紙面上反應的資料,女學流失的生源就去了大半,原因自然和她有關。

一些人家認為詩詞不能吃穿,自家女兒也沒這方面的天賦;

一些人家覺得女學裡富貴人家多,擔心女兒上學後受白眼和欺負;

還有一些人家直說女學裡氛圍不好,擔心女兒本事沒學到,反學了一身壞毛病,以後嫁人都難。

其實,李清照來之前,還有一個想法——勸徐澤將女紅之類的課程移出女學。

開辦女學乃千古未有之創舉,對提高女子社會地位的作用毋庸置疑,是造福萬代之大事。

李清照對提議並主持這項創舉的徐澤、趙竹嫻夫婦是打心底裡佩服的。

早就有了拜訪徐澤這樣“偉男子”的想法,

甚至,還在內心為其人勾勒了一身白袍儒將的形象。

李清照之前認為,在女學中公開教授女紅之類的課程,

既降低了女學的格調,也無益於提高女子的地位,是適得其反之舉。

現在,看了手中的資料,才知道自己大錯特錯。

基本所有的問題,都指向她這個“罪魁禍首”,徐澤說她搗亂,還真沒說錯。

自己所謂的“為女學造勢”,才真是適得其反。

李清照抬起頭,有些茫然地看向徐澤。

“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

徐澤沒有給她面子,直愣愣地回了一句:

“大家當不會不知晉惠故事吧?”

李清照臉色霎時變白,以她的學識,如何會不知道晉惠帝的典故。

晉惠帝因臣子彙報百姓無粟米充飢,竟然問出“何不食肉糜”,傳為千古笑談。

其人固然痴傻,其舉固然荒唐,但其本性卻是“善”的。

以其人的認知,既然無粟米充飢,當然要食肉糜,總不能讓百姓餓死吧?

說白了,像趙明誠、李清照這樣的公子哥與才女,

和普通百姓根本就是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

他們的喜與愁,與百姓的喜與愁一直都是不同的概念。

做不到身受,如何能感同?

李清照本性絕對不壞,但她的生活,從來就沒有貼近社會底層過。

不說其人在孃家的衣食無憂和其後嫁入宰相之家的生活豪奢,

就說她“最落魄”的避居青州十餘年。

趙家由顯貴豪門變成了“普通百姓”,家中的“頂樑柱”趙明誠不當官不做事,